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地震影响 闽南明显晃两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09:21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李贤斌 江荣义 俞志村 杜彩芬 尤燕姿 田米 蔡伟艺 宋绍良 文/图

  

地震影响 闽南明显晃两次

  泉州市区南环路一工厂工人跑到街道上

  本报讯 受台湾南海两次

地震影响,昨晚8时30分许,厦漳泉都晃了两晃,地震部门说,震中距泉州最近处仅200多公里,离漳州400公里,闽南三地都有明显震感。期间,不少市民冲出楼房,走上街头。相关部门统计,截至当晚10时,厦漳泉建筑无损,也没有人员伤亡。

  【直击】

  楼房摇晃

  穿着睡衣跑出家门

  地震发生时,在泉州市区,记者正在11楼办公,忽然感觉一阵头晕,桌上的

笔记本电脑不停“颤抖”,楼层也开始摇晃。过了不到10分钟,楼房又晃了起来,这次晃动得更厉害。

  “地震了!”同事惊叫起来。

  与此同时,在漳州市区一家酒店里,屋顶的大吊灯摆来摆去,正陪朋友吃饭的市民黄先生目瞪口呆:桌上的碗碟突然挪位,撞击在一起,发出“砰砰”的声音。

  很可能地震了。不少市民的第一反应是赶紧冲出屋子。

  在泉州市区的刺桐公园,聚集上百位市民。当夜8时50分,记者赶到时,他们仍在谈论刚才的晃动。刺桐公园是市区第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一名男子说,他知道这里可以躲避,但找了半天,没找到具体位置。

  漳州和厦门市区街上的人,也明显比平时多。当晚8时30分许,在厦门市区一些街道,有不少市民仅穿着睡衣就跑了出来,有的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拎着包。

  一位厦门市民对记者说,这让他想起了1999年夏天的那场地震。当时是凌晨,大家从睡梦中被惊醒,整座楼被震得摇摇晃晃,门窗咚咚作响,大家都穿着睡衣冲到广场上。

  电话猛打

  通信网络短时塞车

  昨晚8时30分许,在泉州市区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的林小姐,感觉楼房晃动后,第一时间就抓起手中的电话,想打给爸爸妈妈。

  “结果怎么打也打不通,总是提示网络失败。”林小姐说,她越来越着急,赶紧往家里赶,还好,途中,家人的电话来了。

  和李小姐一样,给家人朋友打电话的很多。记者试图拿起电话,可是怎么都无法拨通,处于忙音状态。

  昨晚,福建移动泉州分公司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受地震影响,系统线路曾出现问题,经检修后,很快又恢复正常。

  而市民最关心的,就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哪里地震了?

  这下,地震部门的工作人员成了最忙碌的人。

  当晚,记者在泉州市地震局采访时看到,地震局指挥中心的电话响个不停,五六名工作人员忙前忙后,工作人员忙中还不忘给家人朋友挂个电话,安慰说没事,不要惊慌。据介绍,此前,泉州市长朱明打电话给局长傅剑国,了解情况。

  这当口,本报的热线电话也被打爆,截至当晚10点,本报接到了200多个电话。询问到底哪发生了地震。

  紧急关头

  朋友发来关心短信

  家住泉州市区坪山华园9楼的老倪,在感觉到地震的时候,立即拉着老婆往下跑。两人就手拉着手,一直从9楼走到1楼,来到外面的空地。

  泉州市区的黄雪小姐说,当时她正走在海滨工业区,没有感觉到震感。但是,朋友们的电话一个个打过来,都很关心地叫她到空地避一避。

  黄雪说,有的朋友电话打不进来,就给她发来短信问候,“我没有感觉到震感,但我感觉到了朋友们的爱与关心。”

  【相关新闻】

  地震来了怎么办?

  泉州市地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地震发生时,应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在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

卫生间、储藏室及墙角躲避;同时,要关闭电源、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要乘电梯。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如果是在室外,汽车司机要选择安全地带刹车。人要呆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在山坡上不能跟滚石往下跑,应躲在山坡隆岗背后;要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威胁。

  刺桐公园可应急

  据介绍,刺桐公园是泉州市区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

  刺桐公园应急避难所于今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由应急指挥部、应急供水设施、应急照明供电设施、应急帐篷区、应急物资供应处、应急卫生防疫站、应急电源、应急监控设施、应急卫浴设施、应急通讯广播等10个部分组成,公园东西侧及南北侧各开了一个门,作为应急避难的通道用,平常关闭。公园北大门还建设了一个占地800多平方米的应急停车场。整个公园可容纳避难人数1万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