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伤别,那些远去的背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09:51 人民政协报

  “带给亿万观众欢笑的那个人走了。”2006年岁尾,相声大师马季的离去给这个冬天倍添寒意。追悼会上,上万名群众自发前来为他们心目中的人民艺术家送行,其中,有耄耋老人,也有懵懂孩童。老百姓的眼泪,既是对一位德艺双馨艺术家的敬意和哀思,更是对一个经典时代结束的不舍。

  2006年,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成了我们永远的记忆。这些曾活跃在各个领域中的标志
性人物,将自己的热情和生命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复兴紧紧连在一起,因此,他们的背影是这样难忘而清晰。

  “赢得生前生后名。”一生充满传奇的霍英东逝世,有媒体这样评价:“对霍英东先生的离去,再多的赞扬、怀念之词不会嫌多,再高的评价也不会过甚其词。而且可以相信,这些完全都是出自人们肺腑之情的真心话。”霍英东生前赢得广泛尊重,死后为人们所普遍惋惜,而且这种尊重和惋惜,几乎不分阶层、不分等级。

  从1979年投资内地,到1984年出资10亿港元,成立“霍英东基金会”,致力于中国的投资和捐赠;再到为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申办奥运会奔波;到为开发南沙投下巨资……在香港土生土长的霍英东,胸怀的是整个祖国。在大家的回忆中,有一个小故事经常被引用:有人问霍英东,一共向内地捐赠了多少钱,他一时竟回答不出来,很谦虚地说:“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正是这“一滴水”,折射出了霍英东对祖国的赤子情怀。如今斯人远去,其爱国益民之举长留。更重要的是,他留下一笔比金山还宝贵的精神遗产。

  同样,被尊称为“中国现代印刷之父”、“当代毕癉”的两院院士、北大教授王选也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以飨后人。“他的一生,是对创新孜孜以求的一生,是追求人格完美的一生。”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王选不仅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功底,更有敢于在别人不曾走过的原野里独辟蹊径的勇气。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十年如一日、拼搏在科学前沿的信心与毅力;看到了历尽磨难、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看到了面向国家需求,急国家之所急、想民族之所想的爱国情怀;看到了诲人不倦、提携后进的崇高品格。

  上世纪70年代末,在国家的组织下,是他大胆提出跳过正在攻关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当时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正是他和他的团队一连串的创新,促进了汉字激光照排产业的形成,取代沿用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推动了我国报业和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个好人。认识自己的不足,懂得要依靠团队,千方百计地为优秀的年轻人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尚在盛年的王选毅然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青年科学家。晚年他更是多次呼吁,“要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王选以自己的一生塑造了一座自主创新的丰碑,也塑造了一座知识分子典范的精神丰碑。

  “一个良知走了”———学术道德的捍卫者、中科院院士邹承鲁逝世,媒体纷纷致以“一生做真人”、“一个说真话的人走了”这样的哀悼。这个有性格的老人由于常常“不识时务”的举动,使他在公众中赢得“科学界真理斗士”的名字。圈外人因此知道了邹承鲁,也知道了科学界并非净土。去世前20天,邹承鲁完成了最后一篇文章《必须严肃处理学术腐败事件》。如今邹承鲁走了,人们不禁感叹:他留下的精神空位谁来填补?

  2006年,几位伟大女性的离去同样让人伤感不已。

  2月,有"中国舞蹈之母"之誉的戴爱莲离开了她热爱了一生的祖国与舞蹈。"爱祖国,爱自己民族的艺术。"每一个熟识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爱是那么炽烈,那么忘我,那么义无反顾。"因为我是中国人。"几十年来,戴爱莲曾经不止一次地被问到为什么要放弃国外的一切回到祖国。这个生长于海外、中文都说不太流利的艺术家有一颗令人动容的中国心,今天,这七个字品味起来更加重于泰山。

  5月,见证了中国抗战历史、支持并积极参与了中国解放和建设事业、终生献身中国对外宣传事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的老专家陈必娣因病去世,离开了这片她生活了近七十年的土地和她深爱的中国人民。所有接触过她的人都说,陈必娣对中国的爱是深沉的。

  10月13日,作为中国20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王光美走完了跌宕起伏、悲喜坎坷的一生。人们对她的感怀,不仅是因为"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女硕士"这样的头衔,更是因为她是一位经历坎坷的伟大母亲,是"幸福工程"的发起人。11年来,在王光美的奔走与倡导下,"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已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救助贫困母亲及家庭15.4万户,惠及人口69.5万。

  国学大师张中行、"两弹一星"功臣杨嘉墀、"新中国体育之子"荣高棠……这些名字告诉我们,为祖国作出贡献,人民就会记得他们。

  在这些离去的背影中,孟二冬、华益慰让人们见识了平凡人生的至高境界。北京大学教授孟二冬甘坐冷板凳"磨"出专著百万字,支教新疆病倒在讲台;华益慰从医56年从未出现医疗事故,从未收过病人红包。他们都是平凡人,却做出伟大事业,为我们树起了崇高的标杆。

  在为2006年离去的人哀伤的同时,我们不应忘记那些令人悲愤的生命。

  震惊全国的"齐二药"假药事件和安徽华源"欣弗"事件造成多人死亡。本应济世救人的药厂却成了夺人性命的凶手,其中许多问题值得反思。

  今年初冬,矿难频发,篇篇报道皆触目惊心。仅在10月-11月,全国共发生矿难22起,322个生命被无情地埋在了阴暗的井下。黑龙江省鹤岗市兴伟煤矿、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南山煤矿、云南省富源县昌源煤矿……相继爆发的一系列矿难再一次刺痛了人们的敏感神经。

  与名人不同,这些远去的背影是那样的模糊,我们甚至无法一个个叫出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染血的生命拷问着每一个相关者的良心。煤矿事故之所以频发不断,追根究底,在于经营者和地方政府扭曲的发展观和对人的生命的漠视。矿难的严重性不在于造成多大经济损失,而在于付出鲜血与生命的代价。"人命关天","生命的理由高于一切"。死了人就是塌了天,丢了命"一切"都不再重要。难怪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高呼,"要把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制度落到实处",这话是带着感情的,体现了以人为本、敬畏生命。

  2006年,我们应该记住这些远去的背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