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方都市报A特226版:互联网春天乍暖还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13:20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A特226版:互联网春天乍暖还寒

A特226版:互联网春天乍暖还寒

  新浪上市

  2000年,中国互联网开始向海外上市冲刺。新浪网于4月13日率先出手,网易、搜狐紧跟其后。三大门户网站在几个月内相继登陆纳斯达克。中国互联网业在一片喧嚣浮躁中正式拉开大幕。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很多人都还记得瀛海威这句经典的广告语。那是1996年,中国互联网发端之时,中国知道互联网是什么的人还不多。一年后中国网民仅有62万(据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类似数据均援引自该报告),网络上的中文内容少得可怜。

  2000年,中国人离信息

高速公路越来越近,甚至已有了“在路上”的感觉——网民暴增至890万,能上网的计算机350万台,中文内容和各种应用不断丰富,
电子商务
开始起步。网络的魔鬼身材初现,吸引了资本的火辣目光。中国最好的广告牌上几乎都写着某个互联网公司的名号,大家比着烧钱。最煽情的说法是,来自海外的投资商们整天捧着钱在中关村附近转悠,一个碗上写着.com的乞丐都能拿到上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中国互联网业轰轰烈烈的大发展在一片喧嚣浮躁中正式拉开大幕。

  “上市!上市!!上市!!!”这是当年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企业共同的理想和口号。新浪打头,网易跟进,然后是搜狐,中国三大门户网站在几个月内相继登陆纳斯达克。

  然而,新浪碰上寒潮,网易、搜狐上市时中国概念已退烧,都没有在纳斯达克上讨到多少好。按新浪“教父”王志东的说法,2000年是中国互联网泡沫从顶峰到破灭的一年。方兴东描述道:“短短一年内,中国互联网就从狂热到剧冷,从热捧到抨击,从掌声到唾骂,从得意到失意,走完了两个极端之间的全部历程。”

  回顾中国这十年,互联网的发展自是其中重要一章,而新浪的艰难成长与曲折上市经历,正是观察中国从前网络时代到网络时代转折点的绝佳切片。

  在投资人视野之外成长

  2006年11月29日,记者与王志东在他公司楼下的咖啡厅见面时,他还是带着招牌式的微笑,穿着休闲服,戴着耳机,舒适地坐在椅子上。一如从前他是新浪CEO时人们评价他的那样——像一个程序员,而不是一个国际化大公司的老总。说起新浪,他仍像一个骄傲的父亲。

  时任硅谷投资银行罗伯逊·斯蒂文公司(RSC)中国业务副总裁的冯波说,到现在还记得王志东刚接触到互联网时那种深受感染、跃跃欲试的神情。特别是在网景公司成功上市之后,王志东到硅谷参加一次为期三天的IT会议。他虽然没有发言,可始终有一种如鱼得水般的兴奋。

  创办中国第一个电子邮局163.net的张静君回忆说,1997年底对互联网用户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结果让人震惊:96.5%的用户一上网就跑到国外去查资料!

  中文信息的缺乏和上网资费的居高不下,使第一代网民认识到信息的可贵。于是,在互联网上安个“家”,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个人主页成为当时中文信息的一个主要来源。

  1996年的四通利方只有“一小撮”人马在搞互联网——汪延和李嵩波带领的新驿多媒体小组,该小组于当年才因为与王志东在互联网发展上的志趣相投而加盟四通利方,并成为其下的国际网络部。汪延们先是把四通利方的网站做出来,不久之后,解答用户疑问的技术论坛发展成为著名的四通利方论坛。

  这个简陋的论坛就是如今规模庞大的新浪网前身。它的生长发育一直都在投资人的视野之外,几度险遭东家抛弃。

  王志东到美国融资时,投资顾问问他,你的收入有多少是来自互联网?你有多少人为互联网业务工作?王志东回答说,10%。顾问说,你不要跟我讲故事,你的客户是谁?主要业务是什么?最后,互联网业务没写入融资报告。

  1997年10月,四通利方获得来自以美国华登集团为首的三家风险投资企业(另外两家是美洲银行罗世公司及艾芬豪国际集团)650万美元风险投资,这也是国内IT业获得的第一笔风险投资。华登代表茅道林对互联网业务并无多大兴趣:“我们投资的是软件公司,不是网络公司。”

  与此同时,四通利方网站正逐步发展起来,对1997年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十强赛的直播,使得访问人数在短时期内大幅上升,确立了中国第一足球网站的地位。著名的帖子《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轰传全国。

  王志东跟资方的人说:“网站也有了点规模了,能不能不卖?”可是投资人不理解,王志东怎么说也不行。他又找汪延,说,“顶不住了,你要找条出路。”

  汪延的想法是搞好1998法国世界杯的报道,做一个“竞技风暴”网刊。王志东同意了。但又说,你要有赢利模式才行。汪延就做了一套完整的宣传手册,到处拉赞助。最后帮惠普做一个公司网站,要到了20万元。

  1998年世界杯期间,汪延从世界杯前方发回了大量的第一手世界杯新闻,成为“法国’98足球风暴”站点的王牌内容之一。在选举国际足联新主席时,汪延在世界杯新闻中心得到最新结果,通过国际电话传回国内。国内迅速地将最新结果在站点上发布,报道速度甚至超过了法国世界杯官方站点。

  王志东说,赛后盘点,收入没有达到预期,但腰杆硬了。他马上做了商业计划书,要价100万-200万美元,到处找人买网站。他找到冯波时,对方问他:这个价码,上千万人民币啊!你的网站靠什么赚钱?王志东老实说,不知道。后来王志东见了冯波还跟他打趣:你当年要是买下来,新浪就是你的了。可当时网站就是一直卖不出去,没人要。

  从软件公司到网络公司

  1998年9月,王志东接到一个电话,是华渊中国区总经理打来的,这位当时还是光杆司令的总经理领着华渊老板姜丰年挨个拜访中国网络公司,其中的重点就是见一见王志东。26日,在北京王府井两人第一次见面,“故事就这么发生了。”王志东回忆时说。

  姜丰年说,华渊网准备在美国上市,融资1500万美元。王志东问姜丰年:这个网站赚了多少钱?姜回答,没赚钱,连收入都没有。这把王志东吓着了:“四通利方辛辛苦苦做了这么久,当时融资计划是800万元人民币,找一个投资人时对方差点想把我从楼上扔下去,那是60层啊!”

  王志东与姜都有意合并,但投资方兴趣不大。王志东找来当时的CFO(财务总监)马克商量。王志东说,把网站拆出来卖给华渊吧?马克很着急地说,千万别这么干,你至少可以跟他们合并。你要以整个四通利方跟他们谈合作。

  以四通利方与华渊合作最大的问题是整个公司必须从软件公司转型为网络公司。事实上,直到1998年,新浪没有任何网络广告收入。而软件收入,1998年是249.9万美元。

  1998年约9月底10月初,茅和姜在香港会见,双方同意推进合并。

  得到董事会授权后王志东飞赴硅谷谈判,他还记得那天是星期三。去之前他交代汪延:“我10个小时之后到硅谷,你要给我准备个大炸弹。”利方在线的改版已准备停当,李嵩波去美国装服务器时已了解了YAHOO的门户概念,看了华渊网后觉得自己也能搞出来。回来后就按门户的标准进行了改版。王志东要汪延在他下飞机的时候把页面切换到新版。等王志东来到华渊时,炸弹如他所料炸响,全新的利方在线让他在华渊人的脸上看到了尊敬。

  1998年10月27日,四通利方与华渊资讯网签订购并协议。

  “这是一个经典案例,足以成为MBA教材。”王志东说,当时四通利方与华渊的资产比例大约是1:2,但他和CFO马克、茅道林一起跟对方谈判,谈到最后,双方的资产比例倒过来,变成了2:1!“说了大家都不相信,最后是我们并购了华渊。”究竟是怎么谈的?王志东笑而不答,只是说,很多细节复杂又太专业,现在还不能透露。

  1998年底,新浪高层在北京龙苑宾馆召开“新浪是什么”的全体大会。当时王志东反对做媒体,他说:“又不是要办成通讯社。”茅道林关心成本,说:“媒体不是那么好办的!”而负责内容的陈彤出于自己的职务经验说:“《体坛周报》就是几个人办的,照样红火起来了。”当时的新浪网高层对新浪将来是什么还是没有底,最后达成的共识是,新浪既是虚拟社区又是软件公司又是媒体又是商贸中心--一个混合体。

  12月1日双方统一口径对外发布消息,说是合并。新公司名为新浪,茅道林任CEO。

  1999年3月,购并的法律手续完成。一个月内私募2500万美元。3月间王志东、姜丰年共同出面,请来硅谷著名的美籍华人企业家沙正治担任CEO。

  5月,在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报道上,新浪的媒体作用充分发挥,成为国内最早向外界发布消息的媒体。新浪的第一网络中文门户的地位也从此正式确立。

  而此时,张静君领导的163.net因为用户增至160万,急需新的资金支持。但电信方面不肯投资,国外的融资途径被信产部的政策堵住,“可能的路我都试过、碰过,最后卖出的这条路是唯一现实可行且能让企业有收益的路。”11月16日,张静君在合同上签字,以5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将163.net卖给了深圳新飞网。

  上市,艰难的沟通博弈

  从新浪成立的那一天开始,王志东和姜丰年就为上市全力向前冲。但他们遇到了一个对此不甚上心的沙正治。王志东、姜丰年主张把业务重点放在市场超常发展的中国,而沙等人更重视世界其他地区;在上市时间表上,沙正治主张放缓速度,而王、姜等坚持从速。美国《商业周刊》将此归因于“硅谷+华尔街商业文化”与“中国大陆+台湾商业文化”的冲突。

  1999年7月,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中文第一门户的概念被抢,新浪董事会震惊之余重启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即首次公开上市)。没想到此时发生了“内乱”,沙正治及其辖下的一班硅谷经理人要求辞职。

  8月,王志东迅速接任CEO,然后就开始操作在纳斯达克上市。原计划当年年底即可上市。意外的是上市进程被一纸法律意见书困住了。

  按程序,要在纳斯达克上市,必须要由一个有资质的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以证明申请上市的公司没有法律方面的问题。律师向相关部门咨询,得到的结论却是不知道这个公司合不合法。证监会不出具意见,律师就不敢写。整个事情就这么停了下来。等了几个月,华登、四通等等股东与政府的各种渠道都试过了——走不通。王志东认为当时中国的网站新浪是打头的,压住新浪不让上市,其他网站自然动不了。大半年时间里,中国其他想上市的网站确实都不敢动弹。

  王志东很着急,跟一个朋友聊天时,开了窍——关键是与主管单位之间缺乏信任感,解决办法就是以各种渠道与主管部门的领导沟通。

  “这是个很浩大的工程,”王志东说,“主要的目的是取得主管领导对互联网的理解。”至于怎么沟通,王志东不愿多谈。信任感建立起来后,主管部门认可了互联网。某领导给王志东指了条路:剥离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网上内容提供商)。王志东说,有人看见新浪剥离了ICP就得到了上市的通行证,全都“哇”一声,说,这么简单啊。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没得到高层的理解,剥离什么都没用。这就是走在政策前面的代价。王志东笑说,新浪的ICP证、网络广告许可证、BBS证都是上市之后拿到的,严格来说可以算非法运营。所以后来投行和法律界称之为“新浪模式”。

  得到指示后,新浪拿出了一个剥离方案初稿,报到信产部。方案得到了信产部认同。11月,北京新浪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本以为可以就此拿到上市的通行证,而新浪也在10月底将招股说明书递交到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申请到纳斯达克上市。

  适逢此间中美WTO谈判,信产部电信管理局找到新浪希望其配合,暂时停止上市的进程。新浪听话地停了下来。

  转眼到2000年春节前后,三个消息刺激了新浪。一是传言网易已经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批,用的是美国网易而非国内网易,而且已向中国证监会出具法律意见书;二是搜狐以美国注册公司上市,已经向SEC作了“公开招股”,上市日期似指日可待;三是风传台湾有好几个内容网站准备在3月间上市,都准备用中国概念。新浪坐不住了。“当时的感觉是,我们很配合很乖,反而不及那些调皮捣蛋的。”

  王志东再次主动去跟信息产业部作进一步的沟通。这次沟通的结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经过再次修改,新的ICP剥离方案得到信产部认可,新浪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批准的网站公司。

  通行证一到手,新浪马上开始冲刺,可这时,纳斯达克的动荡苗头已经显现。

  3月30日,由王志东、首席运营官茅道林率领的新浪路演团从香港出发,到新加坡、伦敦,再到美国。离开伦敦的那天,纳斯达克猛跌500多点。但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推迟IPO。王志东说,“其实我也知道泡沫正在破灭,但怎么能不上呢?硬着头皮也要上”。

  美国时间4月13日,新浪在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正式挂牌交易,代码是SINA。中午12:30新浪网开始挂牌交易,开盘价为17.75美元,最高价为29.125美元,最低价为17.75美元。这个成绩让王志东感到沮丧。

  没有香槟,没有庆功PARTY,新浪团队只是松了口气,普遍的情绪是失望。王志东说,如果按原计划上一年年底上市,发行价可定到30多美元,估计很快可以冲上100美元。当新浪路演团比原计划推迟了三个多月出发时,纳斯达克指数是5000点,到他们上市当天已跌到3400点左右,几家准备IPO的公司都撤了。

  那时的新浪与今日的互联网

  2000年6月30日冲到这个地方的丁磊,则承受了比王志东更大的压力——上市当天就跌破发行价,业内人称“流血上市”。搜狐7月12日登上了纳斯达克号列车,此时中国概念已退烧,股价原地踏步。

  新浪在付出了领跑的代价后同样收获了作为标准制订者应得的回报,新浪被视为中国门户的标准范式,成长为一个庞然巨兽,有人称之为中国实际上的最大的民间通讯社。甚至有人说新浪是所有网站的大敌,但是如果新浪网真的倒下了,其他人也活得不自在。新浪网是一块中国网络经济的“试金石”。

  但跟进者没有在新浪模式下收获他们的果实。网易还曾连续9个月跌破1美元,2002年被停牌。这一年,网易暂时放弃了新闻,主攻短信和网络游戏。8月后,这家公司变成了暴利企业。网易公司股票于美国当地时间2003年1月2日上午恢复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的交易。网易股票在恢复交易后立即上升46.33%,并以每股0.95美元的价格收盘。从此,网易走过了转折点,网易的经营也出现了大幅的提升,一度突破70美元大关。丁磊当年被“胡润榜”和“福布斯榜”评选为双料的中国首富。

  选准了各自独特的网络服务后,随后几年里网络英雄们又创造了其他财富神话。

  陈天桥依靠代理韩国网络游戏《传奇》一夜暴富。2005年盛大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2006年11月7日抛售手中1/3的新浪股票赚了9000多万人民币。

  2004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收入为24.7亿元,注册用户数达到2052.2万人,而由此为电信增值服务、ISP、ICP、IDC、短信、PC、服务器、网吧业、出版和媒体业等上下游产业带来的间接收入,更多达270亿元。

  2000年6月,马化腾的腾讯因为涉足无线增值业务开始赢利。2004年9月,腾讯跃居中国第一大休闲游戏门户。到了2005年,腾讯注册用户过亿,一个QQ号可以卖到26万元人民币。

  新一代的网络新贵粉墨登场,80后的李想、茅侃侃、高燃等新网络偶像成为时尚杂志的封面人物。2006年,中国网民增长到1.23亿,其中7700万是宽带用户。上班了先在网上看看新闻,工作上的事儿用QQ商量,下班了上网打打游戏,写写博客,到论坛灌灌水,到网络商场买点东西,聊天的话题多是现在网上谁谁又火了……

  网络真实地融入我们的生活,没有网络的生活已不可想象。当年拨号几个小时看一个网页恍如隔世。网络不断制造神话的同时,真实地改造了这个世界。

  □本报记者 谭人玮

  本文参考了《新浪之道》(陈彤著)、《财经》杂志相关报道及电脑报《中国网络这十年》系列报道,谨致谢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