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方都市报A特326版:超女我粉故我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15:19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A特326版:超女我粉故我在

A特326版:我粉故我在

  我粉故我在

  2005年混乱的狂热的浮躁的夏天,在玉米为首粉丝的狂欢中过去了。 本报记者 姬东 摄

  2005年超级女声疯了,一切都疯了。玉米、笔迷、PK,这些奇怪的名词进入2005年
度词典的前列。被称为草根阶层的娱乐民主运动到来时,各方都猝不及防。中国娱乐产业眉开眼笑地吸金。这段全民癫狂的日子,是你我都躲避不开、自甘卷入的狂欢磁场。

  2006年12月3日,星期天,杭州入冬第二天,最低气温4℃,很多人穿上了棉衣。从清晨6点开始,成群结队穿着时尚长靴的年轻女孩就从四面八方赶往杭大路的嘉华国际商务中心,等着下午1点半才开始的一场签售会。中午时门口已经聚集了数千人。

  她们声势浩大,吸引了路过的

出租车司机张兴钟探出头来看热闹。排了数里的队伍、欢笑着的女孩子们,举起来的大幅海报和路边扯起来的横幅,紧张得走来走去的保安和警察。张兴钟第一感觉“是刘德华来了吗”?然而黄色横幅上的大字让他恍然大悟,“春春要检讨,杭州来太少”。

  这是李宇春签售日程表上的第13站。此前几天,杭城大小媒体就已巡回播报李宇春要来的消息。从9月底以来,她一直辗转全国各大城市,进行新专辑签售宣传活动。就在10天前,她在长春的签售曾因围观歌迷太多导致交通瘫痪。

  中午12点半左右,在数名随从助手陪同下的李宇春从一辆奔驰车里走出来。刚一露脸,人群里就迸发出震耳欲聋的尖叫,汹涌的人潮向她涌去,但是女孩子们被一排严阵以待的保安拦住了,只能大叫偶像的名字“春春、春春”。

  这些“粉丝”叫玉米,跟凉粉、盒饭等奇怪的称呼一样,这是2005年火爆全国的电视节目超级女声催生出来的团体。

  辜东龙就混在这些玉米们中间,躲避着城管的巡视,玉米们不断围拢过来,跟他讨价还价一番,从他身边拿走一张张偶像的大幅海报和印着偶像小头像的钥匙扣纪念品。如果有城管人员或者警察靠近,女孩子们会迅速做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开。他是全国的玉米群体中的名人,粉丝们都在网上看到过他的名字和照片,叫他海报大叔。

  这个被玉米们称为海报大叔的中年人叫辜东龙,四年前从江西前往上海打工,做过各种各样的海报小生意,跟这个城市的其他打工者不同,他对各个演艺界的明星们都非常熟悉,哪个歌手在上海开

演唱会或者观众见面会,他就事先批发一些他(她)的大幅海报,然后在演唱会场外兜售。去年10月,2005年超女的演唱会风暴推进到上海时,让辜东龙目瞪口呆的是,那天他手里的100多张李宇春的海报迅速销售一空,连最不好看的也被抢走了,“批发4块钱,卖15元一张”,几乎没人讲价。这个头脑精明的江西人敏锐地发现了商机。从此当李宇春开始在各大城市进行演出和商业活动时,也就是玉米的聚集地,他都会赶火车提前到现场,兜售制作精美的李宇春海报。李宇春两个月来的巡回签售活动,他一站都没落,这次来杭州他还用一个人一天100元的“高价”雇佣了两个老乡来帮忙。他说,一天可以卖200张左右。

  谈起生意经,辜东龙很有见地,他说,目前的娱乐圈,李宇春绝对是最红的,玉米不但人数最多,而且最忠心,买起偶像的海报最大方,李宇春的海报生意好过任何一个所谓的天王明星。 

  辜东龙本来对李宇春没有什么特别的认识,但是认识了这么多玉米,让他赚到了钱,他也开始对李宇春产生了好感。他自认为差不多也已经是玉米了。李宇春在天津签售的时候,他也跟着买了一张李宇春的新专辑,以为拿着光碟就可以进场让李宇春签名,可是买完之后却有玉米告诉他,想让李宇春签名必须事先得到限量的签售进场票。他只能遗憾地放弃了。

  辜东龙喜欢李宇春的原因是因为他能够从她身上赚钱,事实上,玉米们喜欢李的原因也是千奇百怪,1000个人或许就有1000个答案。有人喜欢李够帅,有人喜欢她的舞步,有人喜欢她的我行我素,一个中年玉米说喜欢李的原因却是觉得她的模样就招人怜爱,就想支持她,就连李宇春自己也不明白自己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个22岁女孩已经慢慢学会了如何做一个艺人,开始习惯四周来自玉米的尖叫、崇拜以及他人的不屑甚至诋毁。

  2005年上半年,她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大四女生,数月后她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巨星。别人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走完的路,她在一夜之间,就一跃而过,轻易登上了顶峰。

  中国电视娱乐十年

  致力于中国电视娱乐化课题研究的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谢耘耕总结,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经历了四个时期:以《正大综艺》、《综艺大观》等为代表的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等为代表的游戏娱乐时期,以中央电视台《幸运52》、《开心辞典》等为代表的益智博彩时期,以《超级女声》、《我型我SHOW》为代表的真人秀时期。

  长期以来,中国的电视节目,以严肃而紧张,团结却不活泼的各类说教居多。开放的迹象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而后随着世界性的电视娱乐风潮,中国电视开始逐步显现娱乐传播功能。

  但开放的领头军并不是处于绝对霸权的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而是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湘军。

  1998到1999年,由台湾女作家琼瑶和湖南经济电视台合作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在中国风靡一时,在上海甚至创造了42%以上的收视纪录。剧中无拘无束的青春女性小燕子成了妇孺皆知的人物,格格风劲刮,扮演小燕子的大二女生赵薇红透半边天,就连在里面饰演配角的不知名演员们也都急速迈入一线红星的行列,戏说剧、清宫题材剧在中国蜂拥而上。

  同样在1998年前后,模仿香港10年前的《综艺60分》的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最红火时平均收视率曾达到33%,广告价格甚至超过中央电视台的平均价格。而它的成功迅速引发了电视娱乐节目的热潮,各地省级卫视和城市台,纷纷上马以“快乐”为宗旨、以“游戏”为内容的综艺节目,在老套环节的包裹下,在大小明星歌舞表演和大小广告一路插播下,粉墨登场。

  短暂的红火过后,观众开始对这种无处不在的“纯娱乐”节目感到腻烦,收视率大幅下滑。娱乐节目占所有电视节目的份额从2000年的5.4%下降到2002年的4.5%。

  随后中央电视台《幸运52》《开心辞典》等同样模仿国外及香港益智类的电视节目开始兴起,直到2004年,超级女声的出现,标志着真人秀节目的异军突起。

  一档节目的火爆

  2005年的春夏之交,超级女声的猛然爆发毫无预警。好像一夜间,有谁洒了一桶汽油,大火就呼啦啦烧了起来,就连湖南卫视的工作人员事后也用“不可思议”来形容。这场后来被称为草根阶层的娱乐民主运动到来时,观众、媒体、学者、官员以及社会都猝不及防。

  举办一场由观众决定胜负的选秀比赛的火花是3年前偶然间迸发出来的。2002年,湖南广电集团的编导夏青,偶然看到了报纸上关于美国的选秀节目“超级偶像”的报道,她灵感突发,迅速整理出了一个简单的提纲,上报湖南电视台。 

  2003年,“超级男声”正式登场。这是“超级偶像”的中国版本,也是“超级女声”问世前的试验品。2004年,超级女声问世。

  2005年的超级女声,是2004年的延续,2004年这档节目虽然反响不错,但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反响。甚至2005年3月份广州赛区开赛的时候,一切都波澜不惊。

  或许蛛丝马迹是从广州赛区评委柯以敏的一声惊呼开始的。20岁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学生周笔畅,这位曾辗转于各个选秀比赛活动的女孩在10进7的比赛中翻唱了一首《解脱》,个性鲜明的评委柯以敏夸张地喊出:“你拯救了歌坛!”长相卡通但是远远不能用漂亮来称呼的周笔畅因此获得了大家的注意和喜爱,并顺理成章拿走了广州赛区的冠军,喜欢她的歌迷们越来越多,他们自动在百度网建起了笔吧作为交流阵地,她参赛的曲目开始在网上流传。超级女声开始变得烫手了。

  15万妹妹、姐姐、阿姨、妈妈甚至奶奶涌向各个海选赛区。不分唱法、不计年龄、不论外形、不问地域、免费报名的条件使得超级女声具有了前所未有的亲民性。成都商报摄影记者张登伟跟踪数月拍摄的一组《超级女声》的照片中,其中一张是在楼上俯拍成都赛区报名处的情景,黑压压的一片,全是报名的女孩子的头:“当时的现场让人发晕”。那几天,报名处一下子涌来了4万多名参赛者。

  选手也因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当她们用各种方式吸引评委注意时,电视机前的奇怪情境也在发生。被筛选后播出的海选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有的选手为演唱“天亮了”穿上睡衣;有的声音一到高处就没了,有的已经跑调还在手舞足蹈,有的拼尽全力向评委高喊“我就是超级女声”。这些片段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被传播、咀嚼。

  超女,粉丝,PK还有“玉米”、“笔迷”、“凉粉”、“盒饭”、“荔枝”……各种各样的名词伴随着这档节目一夜之间被创造出来,遍地开花。粉丝们以自己喜欢的选手为阵营,每天都在讨论如何为选手争得更多的选票。

  狂热的磁场

  2005年,娱乐圈除了超女一无所有,有杂志甚至作出了如此评价:“2005年4月的超女是传播学名词,6月的超女是广告学名词,8月的超女是社会学名词。” 

  一档节目,全国4亿观众,平均收视率超过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档节目,单场手机短信收入超过1500万元,加上节目冠名和其他广告收入数以亿计;一档节目,8月初在Google搜索引擎中已拥有32万条记录,15天后这项搜索记录轻易地被刷新为165万条。

  这个夏天,即使最不敏感的人也会从各种途径听说过超女,碰到过超女的粉丝。你走在街上,会不经意邂逅粉丝们的拉票团;回家打开电视,是铺天盖地的“想唱就唱”,你点击网络,到处是玉米、凉粉等小吃团;你打开报纸,不但超女们疯狂占据了娱乐版的绝大部分版面,就连翻开广告版,都会看到整版的自费拉票广告,“让我们一起支持张靓颖”、“超女时代,宇春最帅”、“想投就投周笔畅”等口号处处可见。

  这个夏天,超女疯了,一切都疯了。越来越多的人卷了进来,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快乐地丧失理性。你要是想在某个论坛上发帖说不喜欢李宇春、周笔畅或者张靓颖,你会立刻被她们的忠实粉丝们的口水淹死,会被他们从四面八方抛过来的砖头砸死,就连评委,都要小心自己的言行,如果对某个选手指出了毛病又被认为“不够善意”,他就会被其粉丝团所疯狂攻击。

  每个人都似乎在这些20岁左右的女孩子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选择了一个选手作为支持的对象。而且,必须只能是一个。如果你喜欢李宇春,那么你就不能喜欢周笔畅或者张靓颖,因为她们是对手,你必须和玉米们站成一排,和你的敌人们论战,争取让更多的人站到你的阵营里,为你的选手投票。

  决出冠军之前的一周,混乱的最高潮开始上演。先是柯以敏宣布退出超级女声,因为她在某场比赛里面善意地指出选手张靓颖的毛病,结果凉粉们在网上发起“万人签名倒柯运动”:据说太原的数十位笔迷和玉米因为拉票而在街头发生冲突,险些造成流血事件;

  有父母出来声泪俱下声讨女儿如何为了追超女走火入魔……

  超级女声最火爆的城市成都,各个报社的记者们把新闻大战的战火烧到长沙总赛区,挖空心思获得有关比赛的一切所谓内幕消息,因为“没有超女的消息报纸就不好卖了”,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添油加醋的八卦消息甚至假新闻:“周笔畅父亲为湖南籍高官、冠军为内定”;有人同时在60多个网站登出一个长相酷似李宇春的同性恋女孩与其“女友”的照片,随即被识破是伪造;有人报料说张靓颖的麦克风被“做了手脚”,致使她在某场比赛中大失水准,还有人“揭发”她是华纳公司派来参赛的歌手。

  一名叫吴继宏的南京某电台DJ。一夜之间,她的知名度提高了十倍上百倍。像这个夏天的很多人一样,她一直高调地在节目里宣称自己是玉米,并对李宇春大加赞美。8月21日晚上,距离冠军揭晓还有最后6天,她终于按捺不住,在节目中为李宇春拉票,并说李宇春是造物的恩宠,而周笔畅是“平庸的赝品”、“女巫格格巫”。此次节目一播出,笔迷哗然,她此次节目的文字版被发布到网上后,更是激起群愤,除了在网上强烈声讨以外,南京的数百笔迷还涌到了这家电台的大门,进行抗议。各个报社的热线电话也被笔迷们声泪俱下的声讨所占领了。

  2005年的夏天,在玉米的狂欢雀跃、笔迷的眼泪横飞中,这个混乱的狂热的浮躁的快乐终于过去了,在各种各样赞美、咒骂的声音中过去了。

  超女所承载的

  关于超级女声,各行各业的人有着各种解读。有人惊呼是草根民主胜利,因为它与其他选秀节目的最大不同在于不是由板着脸的评委们决出胜负,而是由电视机前的观众选出最爱,“赞许者甚至从中看到中国未来民主宪政的群众基础,超级女声同样被视作草根民主政治的发端”;但是这样的解读并不是主办方所要的。他们觉得太高的基调并不是好事。“树大招风”,他们只是把超级女声如此火爆的原因归为“它给所有爱唱歌、想唱歌的普通女孩一个表现自己、实现音乐梦想的平台”;或者,这只是一个游戏。你可以直接看到通过自己的帮助而可以实现的结果,那就是送给一个平凡的女孩一架火箭,让她在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谢耘耕博士后认为,真人秀节目的红火,是全球性的,中国已经滞后几年,而在中国的火爆又加入了本土的一些特点,比如这与80后年轻一代的成长是分不开的,他们自我表现意识强烈,参与意识浓厚,已经成为各种真人秀节目的主体和追捧者。从沙发上的土豆,到快乐大本营时代的跟明星一起玩,到现在自己做主角玩,这是个变更的过程,而且随着技术的更新,比如手机短信网络的参与,已经将这种节目形式发挥到了极致。

  伴随着真人秀节目蓬勃兴起的,是一个娱乐产业的崛起。

  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是人们开始发现,从饮料到牙膏、糖果,从电脑、手机、打印机到手表,李宇春的头像无处不在。这让很多不喜欢李宇春的人感到愤怒,他们开始咒骂,开始点名不要印着李宇春头像的产品,因此传言开始惊呼李宇春是广告毒药,说她代言的牙膏和饮料出现了销量下降,导致饮料厂商虽然跟李宇春签了约,却不敢大规模把她的头像印在包装上,而换上了刘翔,但是这阻止不了李宇春依然在你生活的各个角落冲你微笑。 

  据说,李宇春赛后一年内收入达1000万。据说,这个数字得到了她的老板、天娱传媒董事长、一手炮制了超级女声的王鹏的承认。

  2005年10月的《时代》周刊亚洲版,李宇春登上了封面,她在年度人物中作为2005年25位年度亚洲英雄人物的代表而成为封面人物被选为“叛逆偶像”,该杂志评论说,中国舞台上很少产生偶像,尽管那些明星经常在电视上露面,但是他们却没办法站出来让大家崇拜。李宇春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这个21岁的小姑娘虽然跳舞不够好,永远‘比不上’评委黑楠;歌唱得也不够好,声音也很奇怪,但是她却有鲜明的个性,衣着、相貌和声音都是假小子,甚至总挑选刘文正等男歌手的歌曲来唱,我行我素。”

  接下来的一年里,尽管很多人都不知道李宇春唱了哪些属于自己的新歌,尽管不喜欢她的人还是很多,但李宇春依然在玉米的支持下横扫各大排行榜,拿走数不清的歌坛奖项,新专辑轻易卖了50万张,据说因为“杀伤力”太大,风头远胜2006年新科超女,主办方甚至不敢让李宇春出现在2006年的超级女声比赛现场。

  或许包括玉米,都没有人关心她唱了什么。她们只要天天能够看到她的笑脸,就够了。但不管你喜欢她还是不喜欢她,也没有人知道她可以红多久,但她今天依然大红大紫,风头无两,她是今天年轻人的偶像,她真真切切属于这个时代。

  □本报首席记者 姜英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