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在郑州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16:10 光明网

  本报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李瑞英)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结合各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探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共河南省委主办,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中共郑州市委承办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日前在郑州市召开。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中共河南省委副书
记、省长李成玉,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翟卫华,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金祥,中共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科技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吴忠泽,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新华社世界形势研究中心主任高秋福,民政部救灾司司长王振耀,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书长薛广州、副秘书长陈景彪等与来自全国理论界的专家学者200多人出席会议。大会由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叶青纯主持。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在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讲话中指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是在新形势下,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总结,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新的伟大实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要依靠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上来,统一到党的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的精神上来,把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中共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在《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郑州》发言中说,建设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崭新的重大课题,又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艰巨而复杂。在实践中的体会是:一是科学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只有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维护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三是弘扬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社会文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四是改革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五是加强党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翟卫华认为,建设和谐文化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金祥就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谈了五点认识:第一,居安思危。第二,发展是我们永恒的主题。第三,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一是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没有改变;二是我们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业技术水平总体不高;三是城乡差距;四是经济增长质量不高,资源利用率低;五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六是产业结构层次低;七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八是社会发展失衡。第四,要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二是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三是要进一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四是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五是要进一步扩大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六是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第五,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强调,和谐社会建设,一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他提出,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要深化我们国家、区域对人与自然和谐规律的认识;第二,应科学规划发展;第三,高度关注创新环境;第四,要普及公众的相关知识。

  科技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吴忠泽说,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是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这一要求,对我们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借鉴各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把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之上。

  专家学者们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联系改革开放28年的伟大实践,以及对世界格局的深刻认识,从不同视角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意义。大家高度评价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新道路和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的创新精神和理论勇气。学者们指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理论,为全党树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只有真正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才能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专家学者们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发展,是一种新的价值观。理论工作者要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立论,要从社会历史观、价值论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系统地揭示其深刻内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以催生人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动力与活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