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 高考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3:19 京华时报

  新 闻

  专家提出多种高考改革方案

  据《新京报》《北京晨报》报道,在23日开幕的第六届21世纪教育论坛上,与会者就“高考应该怎么考、高校应该怎样招”进行了研讨与交流。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研究员谢小
庆建议,高考应改为“暗箱操作”,由老师推荐学生上大学,再展开全国统一考试,分数不对外公开,只用以证实老师有没有说谎。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则提出,要改变高考一次统考的现状,把高考变为多次考试。

  直 评

  应有基本改革理性

  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弊端非常明显,社会对改革高考的呼声非常高,这刺激着教育部门和教育专家不断抛出新的改革方案。积极改革的姿态当然没错,但笔者感觉各种高考改革方案都有想当然的“拍脑袋”建议之嫌,像“推荐上大学”、“多次考试”那样,既不现实又漏洞百出。

  高考改革不是近一两年才开始的事儿,已经有过多年的理性思考和改革试错,决策者和专家不能像刚开始那样,拍脑袋想到个什么方案就兴奋地喊出来,应先看看是否符合基本的改革理性。

  笔者以为,高考改革起码应有以下三种理性:首先,新方案是不是比现在的高考更公平?当下的高考虽然有许多弊端,但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公平性较强,即使有弊端也是大家公平地承受。在公平性偏差的中国,高考的公平弥足珍贵,甚至成为社会公平的底线,一个贫穷者最起码能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命运。新的改革方案一定不能伤害这种公平,至少不能比现在的公平差。第二,能不能从根本上消弭或至少能缓解应试教育?看看近几年许多地方的高考改革模式,从三加二到大小综合再到集中语数外,实际上根本未改变应试甚至加剧了应试,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第三,改革的成本高不高?高昂的改革成本最终会落到各种学费中,既有的高中和大学学费已经让公众难以承受。

  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12月26日 文/曹林

  求 是

  别脱离公平空谈素质考核

  目前高考改革所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将一个基本达成共识的原则,通过制度化的操作落到实处。毕竟,高考改革或者更确切地说素质教育的推进,重要的还在于如何以技术化的手段将原则转变为现实的制度操作。

  现实中的不少所谓“改革方案”,要么流于形式,要么无疾而终。究其原因,我认为问题不是出在理念上,而是在理念的实现过程中,能否确保公平的问题。以这样的标准来审视“推荐上大学”方案,就会发现这不仅有叠床架屋之嫌,而且还可能使得高考改革在对人的素质的苛求中,迷失了公平性的基本诉求。虽然各国经验早已证实,统考不利于实现多元评价以促进素质教育,但至少在目前的语境下,素质教育和素质考核,虽然有着理念上的正确性,却容易忽视教育考核所必须体现的公平性问题,而后者恰恰是目前素质教育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考也好,素质教育的单独考核也罢,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前提下,它注定首先是一种资源分配规则,之后才是一种能力选拔机制。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地将能力选拔凌驾于分配公平之上。更为关键的是,缺乏公平性控制机制的所谓能力考核,很多时候会沦为“资源分配腐败”的代名词,最终反倒选拔不出有能力的人来。

  近年来,不少教育改革的方法,诸如面试录取、素质教育计划等等,总如昙花一现,究其原因恐怕就在于那些不注重分配公平性的制度设想。太多家长宁愿容忍高考种种弊端的“小恶”,也要坚守“公平竞争”的“大善”。至少目前为止,虽说高考的“公平竞争”也存在诸多问题,但却没有任何一个改革方案比统一高考更能确保公平性。

  当任何改革方案不可避免地要成为资源分配的规则时,规则的公平性总是公众的首要挂念。也只有当权力约束、制度规范以及公众监督得到落实之后,各种改革方案才能赢得民心,取得实践上的成功。

  摘编自《解放日报》12月26日 文/志灵

记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