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粮食怎堪“养车”之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6:43 北京日报

  几年前,我们为陈化玉米的出路头痛;今天,当国际能源供求变化为玉米找到了“能源化”出路——加工成燃料乙醇“养车”时,却又开始为各地盲目上项目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影响而发愁。

  当前,一些地方上燃料乙醇项目热情高涨,意向建设产能已超过1000万吨。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近日接连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不得以玉米加工为名,违规建设生物
燃料乙醇项目。

  粮食能源化产区变销区

  在吉林榆树市的一个经济开发区,毗邻而居两个“超大型玉米深加工项目”——吉粮天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中粮生化能源有限公司。按照计划,两个项目一期消耗玉米都是60万吨,二期建成后也都是100万吨。

  榆树是我国近三年连年的“全国产粮第一县(市)”。榆树市市长助理孙凌岐告诉记者说:“如果两个项目全面完工,榆树全市的玉米都不够这两家企业消耗,需要外调。”

  记者在东北三省发现,像榆树一样由于加工业迅速发展而即将带来的“产区变销区”的情况比较普遍。由于国家对用粮食加工燃料乙醇严格限制,项目上马因此花样翻新,方式更加隐蔽。

  高额利润和政府招商驱动力强大

  用陈化的玉米、小麦加工燃料乙醇是最早探索的能源替代途径之一。燃料乙醇项目位列我国“十五”十大重点工程,2000年开始启动。由于当时燃料乙醇价格高于汽油,因此发展缓慢。

  2003年开始全球石油价格上涨使燃料乙醇利润空间不断“放大”。2005年国家指定的四家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产量猛增,燃料乙醇项目从以前的“包袱”变成了“财富”。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发展替代能源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提出要更加依靠非粮食原料。但由于用粮食加工燃料乙醇及其上下游产品技术成熟,企业仍对其青睐有加。企业追逐利润和粮产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一拍即合”,新的粮食“能源化”项目便以各种名目上马了。

  东北一个正在建设的百万吨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他们的工艺,3吨玉米可以生产1吨化工醇、1吨饲料和1吨酒精。以目前石油和玉米价格,年产20万吨化工醇,利润2亿元。项目从提出到开工仅用了两三个月,4月份开工10月份就要求投产,可谓“从天而降、拔地而起”。近35公顷土地由地方政府无偿提供。

  粮食能源化影响已经并将继续显现

  关于“粮食能源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目前业界仍然争论不休。而可以肯定的是,“粮食能源化”正在引发我国粮食市场的巨大变动,其“连锁反应”目前有的已经显现,有的将继续显现。

  在包括“能源化”在内的一系列原因推动下,近年来我国玉米加工业产能增幅远远超过玉米生产增长水平。大连商品交易所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联合研究课题预测:在2007/08年度或2008/09年度,我国将由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由于“能源化”推动,今年以来,我国玉米价格持续上扬,并首次出现价格“倒挂”:玉米价格高于小麦,改写了各类粮食品种的比价关系,对最近一轮粮油涨价产生了影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粮食生产应该首先保证口粮和畜牧业发展。”吉林四平市粮食局副局长赵殿发告诉记者,对将粮食用作工业原料的深加工项目,不可过度发展,尤其不可一哄而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有关人士表示,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玉米加工燃料乙醇业过快发展,一些地区甚至玉米主产区已在考虑进口玉米了。

  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粮食不能承受“能源化”之重。如果大量靠玉米解决能源问题,将会是一场灾难。我们“不能饿着肚皮开汽车”,中国国情和美国、巴西不一样,不能照搬他们的模式。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