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交锋日本右翼 日无法回避中国崛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08:32 国际先驱导报 | |||||||||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研究员 吴怀中/整理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这是中国智库与日本右翼的一次正面交锋。2006年10月30至3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与日本冈崎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三次中日安全研讨会”在东京召开。包括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蒋立峰所长、冈崎研究所冈崎久彦理事长在内的近20名中日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中,中日专家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而互不相让,始终充满了
关于靖国神社问题 冈崎久彦理事长在会前首先致辞。他谈到:希望中方认识到最近数年周边局势的变化,中国在爱国主义教育和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态度激化了日本的民族主义,日本已不再是单纯用和平或友好之辞可以打动的民族,中国应与真正担负日本政治及社会责任的阶层打交道。 蒋立峰所长回应:难以同意所谓“中国反日爱国主义教育”刺激了日本民族主义的说法。1998年江泽民主席对日讲历史问题,是基于日本国内开始出现模糊和否认侵略历史的诸多动向,目的是要提起日本国民的注意,并不是要算旧账。冈崎先生提出我们应与何种日本人交往的问题,我们并不拒绝与包括日本右翼民族派在内的所有人士进行交流。 冈崎研究所理事山本诚、特别研究员铃木邦子认为:安倍内阁诞生(以及小泉前首相高支持率)的背景和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对日政策。战后60年,日本所要走的是普通国家之路,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只是依据“日本民族的精神文化”祭祀殉国的英灵,但中国却对此进行执拗的批判、采取了执拗的反日政策,从而导致了一般日本民众的反感和自尊心被唤醒,转而支持小泉和安倍政权。从小泉前首相参拜的结果可知,历史问题作为外交牌正在失去效用。 蒋立峰等中方学者回应:小泉等政要说中国把历史作为外交牌,其实是他们在打这张牌,他们在国内政治捞分以及实现外交安全战略、如推动“普通国家化”路线上利用这个问题。安倍现在就很明智,因为他决定放弃或(暂)不使用本来不应该打的一张牌。中国政府的对日方针是确定的,在政策层面上从未想打什么“牌”来搞坏中日关系,有的只是16字方针所宣示的那样与日本“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关于日美同盟再编 冈崎久彦:坚持并强化日美同盟是日本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的长期基本国策。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日本只会在日美同盟的框架中来考虑日中关系;中国如显示出期待日美中三角平衡关系之类的的政策动向,都会被日本认为是在企图离间日美同盟或挑拨日本舆论。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吴怀中认为: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像朝核问题,恐怕世人都知道日本更需要更期待中国建设性地发挥作用。强调日美关系重要并不错,但日美与日中关系并不具备完全可比性,没有分出孰轻孰重、谁高谁低的必要。而且事实是,日本极端的“重美轻亚”路线给自己的外交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中国对日美同盟强化的战略反应是建设性的,因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客观基础持续丰富,利益攸关。中方认为同盟的出路是,以开放政策加强与亚洲各国的协调与合作,最终将同盟纳入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框架中。 关于台湾问题 使得冈崎研究所在中国最“出名”的,就是该所人士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言论,可称之为“铁杆保台拥独派”。 蒋立峰等中方学者指出,冈崎理事长的一个“著名观点”就是:海峡两岸实现了统一,日本的国家安全和利益就要受到威胁和损害。这不是冷战思维就是危机意识过剩的表现。这容易使人联想起战前日本的一些思维和政策,如失去朝鲜日本就危在旦夕等等。中国对日实行的是16字外交方针,这是一项不变的长期方针,即使中国实现统一了也没有理由去攻击日本的海上运输线,没有理由去威胁日本的安全。 关于“中国军事威胁”论 包括冈崎久彦在内,冈崎研究所的重要成员、如金田秀昭和佐藤守等几乎都发表过形式不一但内容相近的“中国军事威胁”论。 对此,蒋立峰指出:实际上中国的军力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当中,完全不能和日本相提并论。我们的讨论应该提出些新的观点,多谈合作而不是威胁问题。希望安倍明年能去博鳌并明确表示中国军事发展不是威胁。 中国驻日使馆陆军武官赵军: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安全环境。中国的国防方针是积极(区域)防御,每年增长的国防开支相当一部分用于还债式建设,通过每年发行《国防白皮书》等正积极增加军事透明度。你们的“威胁论”缺少客观根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