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领事保护处为东帝汶撤侨行动几夜未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02:29 中国青年报

  2006年5月29日,李肇星宣布外交部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领事保护机构——领事保护处诞生时,魏苇司长和刚刚履新的领事保护处陈雄风处长已为指挥东帝汶撤侨行动而几夜未眠……

  领事保护无小事

  领事司张佳铮

  “尽管我们中国有13亿人口,但我们珍惜每一位同胞的生命。”这是2004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获悉11名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遇袭身亡后令人难忘的一段话。时隔两年多,总书记的殷切话语犹在耳边。

  2006年,涉及中国公民、法人的领事保护案件约3万余起。其中,既有所罗门、东帝汶撤侨行动等为各界广泛关注的大事,也有大家看来平常的“小”事。而国内外领事工作者心中却没有大与小的区分,对他们来说,只要是涉及维护海外同胞生命安全和正当权益的都是大事,都要尽心尽力去做好。正如孔泉部长助理和领事司领导所说,党中央、国务院和外交部领导对依法保护在海外我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工作高度重视,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领事保护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牢记“领事保护无小事”。

  非常幸运的是,在无数个“大事”和“小事”中,我成为其中的一名亲历者、见证者和实践者。2006年5月29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也许是巧合,两件大事在同一天发生了。上午,在外交部A座7层,李肇星部长参加了一个简短的成立仪式,宣布外交部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领事保护机构——领事保护处诞生,他要求该处成为“外交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此时,站立在李部长身旁的魏苇司长和刚刚履新的领事保护处陈雄风处长眼睛已熬得通红,他们根据部领导指示,已为指挥关系200多名同胞生命安全的东帝汶撤侨行动而几夜未眠。当晚,这些同胞将搭乘中国政府包机飞回祖国。由于任务紧,全处没能照上一张“全家福”,因为此时,三分之一的处员正在领事司副司长黄屏、朱桃英的带领下,和干部司、亚洲司、新闻司的同志组成工作组,分赴东帝汶和福建厦门,处理撤侨和接侨事宜。

  5月的东帝汶酷热难当,而当地的骚乱局势同样令人担忧,许多暴徒在街上烧杀抢掠,我在当地部分同胞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堪忧。短短数日内,已有近200名华侨和中资机构人员到中国驻东帝汶使馆避难。使馆的条件非常有限,但全体馆员还是尽最大努力妥善安置来馆同胞。他们拿出使馆储存的所有食物分给大家,用嘶哑的嗓音反复安慰受惊吓的妇女儿童。他们还动员自己的家属,在使馆拥挤狭小的院子里昼夜查看照顾避难同胞。遗憾的是,没人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因为当时的情况太特殊了,同胞的生命安全就是全部,外交官们已经想不起别的事了。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始终挂念着远在赤道附近的同胞们。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唐家璇国务委员等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力保护我在当地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外交部启动应急机制,李肇星部长、戴秉国书记和其他部领导分别做出具体指示。领事司和部内外其他兄弟单位密切配合,周密部署。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0多名侨胞顺利返乡。

  撤侨行动顺利结束,却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忘不了,走下飞机的同胞眼含热泪,用发自内心的声音呼喊“感谢祖国”;忘不了,当朝夕相处的战友发来短信,告诉即将飞往骚乱中的国度时,心中涌起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那份牵挂;忘不了,在国内日夜值守在电话机旁的同事们那红肿的眼睛,其中一位同志父亲刚刚去世,而他一直坚守到最后,才含着眼泪返回家乡……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领事保护工作者心中的“大”就是“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大局,而“小”就是日常工作中处理的每一起案件。同样是2006年,在6月一个平常的日子里,领事保护处的两位同志分别接到一封信和一个电话。

  那封信是一位住在边远省份的家长写来的。他用多年积攒下的血汗钱供家中唯一的女儿到某国读书,而原本每月都要同家中联系的孩子却一年没有音信,老人万分焦急。接到此信的同志没有耽搁,立刻通知中国驻该国使馆。两个月后,在该馆同志的努力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协助下,终于找到这名学生并及时通知到她的家长。家长激动万分,再次来信写道:“感谢政府,感谢外交部。”

  而另一位同志接到的是焦急的求助电话:一位正准备经欧洲某国前往德国观看世界杯的中国公民在该国正常入境时受阻。好在领事司和驻有关国家使、领馆早在世界杯开赛前就制订了应急预案,并在网上提前发布信息,一切都按预定方案进行。国内做出指示,驻该国使馆积极做当地有关部门工作,结果可想而知,在德意志球场欢腾的观众席上,留下了这位普通中国球迷激动的身影。

  国内外领事工作者中很大一部分是青年同志,对他们来说,要走的路很长,要学习和思考的东西更多。从毛泽东同志到胡锦涛同志,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心青年的成长进步,提出了许多希望和要求。领事司在接受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时曾有一句感言:“荣誉属于祖国,责任相伴永远。”这正是领事保护青年工作者的心声。

  峰会实际使用了中、英、法、阿、葡、西6种语言。不仅有同声传译服务,领导人使用的请柬、菜单也有专门的译文

  外交部为北京峰会投入相当大

  非洲司田林口述本报记者刘坤喆整理

  田林,外交部非洲司中非合作论坛办公室副主任。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对非外交工作;1999年至2002年,任中国驻尼日利亚使馆随员、三秘;全程参与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筹备和召开。

  由于专门负责报道本次峰会,记者对这一举世瞩目的国际事件的了解不能算贫乏。但是,从田林那里,记者却了解到一个鲜为人知的北京峰会。

  “这次峰会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是中国政府对中非关系和峰会的高度重视。”田林说,“胡锦涛主席作为中国国家元首,出席了几乎所有相关活动,包括开幕式、迎接仪式、圆桌会议、向新闻界宣布峰会宣言;温家宝总理出席了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在京的政治局常委全体出席了欢迎宴会和文艺演出。可以说,我国领导人以如此高的规格出席外事活动,在中非关系史上,乃至新中国外交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中国外交部对本次峰会的投入,田林用了三个字:相当大。“峰会筹备委员会秘书处下设了7个工作组,其中外交部直接负责和参与了政治组、礼宾组、新闻组、会务组、行财组的工作。中方还为每个代表团都配备了专门的联络员班子。参会的非洲国家一共有48个,观察员代表团也有20多个,这部分工作人员有二百多人。我们办公室是外交部专门负责论坛事务的,但全外交部的力量几乎都调动了起来。”

  非洲国家领导人也对中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比如,加蓬总统会用中文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刚果(金)副总统在参观毛主席纪念堂时热泪盈眶;非洲国家领导人对胡锦涛主席在峰会上宣布的对非合作8项政策措施交口称赞,誉之为“胡锦涛计划”。

  胡主席在峰会开幕式讲话前,分别向主席台上的领导人和台下观众鞠躬致意,这给非洲领导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认为这显示了胡主席平等、谦逊的风度,以致于其后讲话的非洲领导人也都效仿胡主席,向观众们行起了“鞠躬礼”。

  为了接待好每位非洲国家领导人,中方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近年来,外交部一直在进行“不搞繁文缛节”的礼宾改革。但为了表明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尊重和真诚欢迎,峰会期间中方破例给予非洲国家领导人高规格的礼遇,作出了特殊安排。中方派出了十几位部长和礼仪大使到机场迎接非洲国家领导人和部长,并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包括升两国国旗、奏两国国歌、检阅仪仗队,这在我们的外交史上相当罕见。

  中非论坛的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3种,但还有一些非洲国家讲葡萄牙语,如安哥拉、莫桑比克,北非国家大多说阿拉伯语,而赤道几内亚则讲西班牙语。为了便于这些国家领导人与会,峰会实际使用了中、英、法、阿、葡、西6种语言,不仅在会议上有同声传译服务,领导人使用的请柬、菜单也有专门的译文,因此会议的翻译工作量相当大。

  此外,为给每位非洲国家领导人提供“量身订做的个性化服务”,北京市的各接待饭店有的在领导人下榻的房间里,悬挂起该国领导人画像,有的到该国驻华使馆借来工艺品摆在领导人房间里,有的在领导人的浴衣、拖鞋上,绣上了他们的名字,等等。田林说:“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非洲朋友感受到中国的友好、热情,让他们在中国也有家一般的感觉。”

  外交官很容易被普通人只看到光鲜耀眼的一面,但事实上,外交工作并不是个轻松的差事。

  在整个峰会的筹备和召开期间,外交部从部领导、司领导,到最普通的工作人员,都一心扑在会上,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田林说:“从会议召开前一个半月开始,我们进入最紧张的阶段,平均每天都是只睡四五个小时。很多同志从9月就开始进入不回家住的“集中办公”状态,一直到11月峰会结束,许多人只在10月6日中秋节晚上,才回家吃了顿团圆饭,第二天一早又马上投入工作状态。”

  峰会结束后,外交部党委给参与筹备工作的有关单位记了功,其中非洲司荣立了集体二等功。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10,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