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破译南通六年“命案必破”的神奇密码(上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8:01 扬子晚报

  2006收官之案和6年奇迹

  “每一次破命案,都像在黑暗里摸索,但是只要有一粒火星,都会有一阵狂喜,1000次的燃烧,1000次的熄灭,备受煎熬!但是,一直在摸索,一直没放弃。我就是要跟犯罪分子较量!这个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

  ——摘自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队长顾瑛和记者的对话。

  “就是他!就是他!”12月15日17点32分,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队长顾瑛接到法医贾东涛的电话,听到一向沉稳的小贾声音在电话里有些发抖,“犯罪嫌疑人汤某血样中的DNA遗传信息与犯罪现场精斑中的完全吻合!”

  左手握话筒,顾瑛右手一拳击到墙壁上,震得左手的话筒都发颤——7个月,终于拿下了!

  “这个案子查得太苦了。”顾瑛说。

  2006年5月14日,启东警方接到汇龙镇文汇新村132—102室居民朱亚菊报案,她出租的车库里散发臭味。经现场初步勘查,发现30岁的房客叶某死在车库里的床上,尸体已经高度腐烂。经市、县两级技术人员勘查确定是他杀。

  现场的情况太糟糕了。几乎没有犯罪分子留下的物证,除了一团纸,被揉皱的纸团里留有犯罪分子奸尸后的精斑。专案组人员提取排查对象黄某的血液样本比对,DNA中的Y染色体与现场精斑中的是吻合的。于是,侦查小组将疑犯的目标锁定黄氏家族。

  大海捞针!专程到黄氏家族的墓地石碑上查寻其失传的家族谱,将这一家族四代人口全部分支中的所有男性兜底排查,比对了5000多人的DNA,也没有发现完全吻合的。

  查到第四代分支时,侦查人员无意中听到一个邻居在议论,“黄家第三代还有一个小伙子,小时候就被外人抱走了。”

  柳暗花明!再费周折去找那个小伙子,他已经改姓汤了。比对汤某的DNA,就出现了开头小贾的结论。在证据面前,33岁的汤某交代,那天,走到和平路时,遇到下班回家的叶某,就一路尾随到她的住处,将其杀害后奸尸。

  2006年收官之时,侦查7月之久的“5·15”命案破了。截至12月27日,我省位居全国第一的94.83%破命案率喜人成绩单之中,南通刑警又交了一个响亮的“百分百”答卷——1992年以来,南通市杀人案件破案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1992年、1995年、2002年、2003年和2005年、2006年命案全部告破。

  一遍一遍给疑犯“画像”,近乎痴迷地坚持

  “案件破的当晚,出奇的冷静。谜底揭开了。到后半夜,还是睡不着。我就把当天犯罪嫌疑人的笔录整理打印出来,仔细看。看他最后对犯罪经过的交代,是不是和我们当初设想、模拟、为犯罪画像的一样?比较中吸取经验,下一次,也许能少绕弯路。十多年来,这几乎成了我和同事的习惯。”

  ——摘自顾瑛的对话

  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72个民警平均年龄35岁,除了9名女警,其余都是小伙子,个个阳刚。可为了诸如“死者家里的扁担倒下的方向”之类的细节,他们的细心和智慧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

  2003年3月,通州发生一起孤身瘫痪男子深夜被杀后焚尸的惨案,群众报案时受害人居住的小屋已坍塌,死者平时支撑大门的一根扁担倒在瓦砾废墟之中,这根扁担倒在何处、是什么方向,关系到老人是开门后被熟人杀害还是被生人撞门后杀害的重要定性。

  为了取出这根扁担而又不改变它的方向,专案组所有刑警冒雨用双手不停地扒瓦砾,从上午9点一直干到下午3点多,双手满是血水,浑身都是泥污,终于找到了这根扁担,他们根据扁担倒下的方向,确定是熟人叫开门后作案。疑团化解,真相大白。

  “为犯罪分子‘画像’,是专案组刑警们的绝活。”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政委方建新说。2002年2月1日,海门市货隆乡灯塔村10组吴某夫妇被杀案中,当时方建新为了解开一块“布痕”的谜团,换了五种袜子模拟了不下百次的行走实验。

  那个案子发生在腊月二十,两位七旬老人身上被捅50多刀。简陋的平瓦房中,室内地面的“干脚土”高低不平,承痕条件差,但地面隐约出现五处大小不等的可疑“布痕”。

  “布痕”是否犯罪分子遗留?是手套、衣服、袜子还是裹脚布?带着这些问题,方建新分步骤进行现场实验。他在附近集市购买了5种不同织法的袜子,穿在脚上、套在鞋上实验,然后再让人戴上手套进行爬行、立姿和跪姿进行行走实验……最后经过深挖细排,最终在春节前破获了此案。

  “一行泪、一身病,却甘愿一辈子”的坚持

  “我到犯罪现场,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被歹徒袭击,尸体不见了,现场留下一辆自行车,一个饭盒,还有血迹。我当时像被棍子抡了,那种感觉,像是看到荒野里的狼群,袭击了一只弱小无辜的绵羊!真的,太难受了!”

  ——摘自顾瑛的对话

  2004年9月9日凌晨,启东一名女工下班回家途中,遭3名男子击昏轮奸,之后又被极其残忍地杀害。在场的南通刑警,五尺的汉子,当场流下眼泪。而受害的老父亲听说刑警来了,“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老人撕心裂肺的哭声,让人产生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那种痛,直钻到南通刑警的心里。感同身受的痛,成为他们不破不休的巨大动力。那个案子,不到两天就将3名犯罪分子全部缉拿归案。

  “命案不破,我就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今年53岁的顾瑛常说。

  南通刑警支队上一任“掌门”郭锦孝干刑警30多年了,退休那天,从不流泪的他,失声恸哭。队友也抱着他一起哭,堂堂不言泪的男儿们泪洒一地。欢送酒席上郭锦孝举起酒杯,将藏在心底的话和盘托出,“这么多年,对案件几乎没什么遗憾,都尽全力了。就是对弟兄们有遗憾,他们陪父母妻儿的时间太少了。”而弟兄们则送郭老12个字“一行泪、一身病,却甘愿一辈子。”

  顾瑛告诉记者,还在女儿很小的时候,他心里就有一个愿望,就是春暖花开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带女儿到狼山踏青,呼吸春天的气息。“可女儿今年都24岁了,这个愿望还没实现。”

  曾长期工作在刑侦岗位上的秦剑平,也被人评价为有着深深的“刑侦情结”。对此,秦剑平的体会是,“命案一日不破,民众一日不安。命案必破,是老百姓安全感最直接、最大的影响因素,也是评估一个地区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这是我的‘刑侦’情结,不如说是我们每一个刑警的‘平安’和‘首善’情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