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四化”理念引领西安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3日12:00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记者袁超群

  西安举世闻名,3100年的建城史,1120年的建都史,永远让她的儿女为之骄傲。

  背负着历史的光荣西安步入现代,如何在保持古城文化风貌的同时打造现代文明,为百姓创造一个和谐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进而推动全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提高西安的城市竞争力?

  2005年2月18日,在这个阳光煦暖的春日,西安市在全国率先以白皮书的方式发表了自己的发展报告,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成为指导西安新的发展理念,报告提出把西安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定位。以白皮书的形式公布城市当前和今后10到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和规划,这在中国内地城市中尚属首次。

  新的思路,新的目标,新的举措,五年来,尤其是“四化”理念提出以来,西安以优势资源为启动点,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践“四化”发展理念,我们会发现西安有诸多新的亮点,这些亮点闪烁出西安这五年来的辉煌,这五年的不平凡。

  国际化大都市的光荣和梦想

  2005年初,我市举办的首届欧亚经济论坛、首届丝绸之路投资论坛、承办的第15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三大国际盛会随之敞开了西安国际化的大门,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正以她崭新的姿态昂首阔步向国际化大都市进发。

  一条丝路,承载着多少历史的感动,蜿蜒的古道,流传着无数开放合作的佳话。2005年11月召开的首届欧亚经济论坛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评价说:“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与中亚各国的交往源远流长,欧亚经济论坛的举办,将西安发展战略置于新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的背景之下,必将拓展西安的发展空间,使西安逐渐融入欧亚产业经济链中,进入世界城市体系,真正分享到全球化的益处,实现西安的国际化目标。”

  西安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正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谋求更为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2005年,西安实际引进外资5.71亿美元,同比增长107%,总量列西部城市第一,增幅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实际引进内资3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9%,利用内外资实现了一年翻番。西安的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投资西安,已逐步成为世界知名大企业的一种战略选择。如今,8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西安生根发芽,是我市良好的投资环境与条件让世界宾朋心仪古城。

  古老而又现代的西安已成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25条国际航线直达欧美,国际航线数量上升到全国第四位,外国游客进入西安更加便捷。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市共接待国际旅游者317万人次、同比增长20%。西安还正在打造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使西安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世界旅游之都。

  提高城市经济核心竞争力

  城市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产业经济的竞争。一个城市要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中,赢得竞争优势,取得长足业绩,准确认识市情,从市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转变增长方式是基础前提。

  西安是我国建国以来重点发展的老工业基地,建成了以机械设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石油化工为主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正是基于对市情和城市资源禀赋全面、深刻、准确的认识、把握,2005年,我市把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确定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有效引导和推动了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五大主导产业完成总投资465.6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5.76%。

  产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理想平台。西安“四区两基地”的建设,为“五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西安高新区以其一流的投资环境、突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快速发展的科技产业成为全国高新区中的佼佼者。目前,高新区已累计成立企业50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729家,90%以上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西安经开区近十年来,开发区的各项经济指标一直保持40%左右的增长速度,是海内外投资商关注的热点之一。截至目前,经开区入区企业已累计达到389家,累计完成投资332亿元。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是国家批准设立的我国惟一集航空产业研发、航空人才培养、航空装备生产及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被称作中国的西雅图。西安浐灞生态区和西安曲江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并举,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文化的快速跟进并驾齐驱,已成为西安发展的新名片。

  走向人文新西安的追求

  处处是古迹,处处是遗址,来参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的专家学者面对西安的厚重也不免动容,拿着西安小朋友手绘的明信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佩塞特动情地说:“我要把西安带回去送给我的孙女儿!”在这位文物古迹保护专家的眼里,比西安的历史更值得尊敬和期待的,是西安的未来和希望。

  为了把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保留和继承下来,西安正在实施重振盛唐雄风的“唐皇城复兴”计划,还原千年古都独特的神韵和风貌。“唐皇城复兴”计划,主要针对西安老城区(唐皇城和宫城)约五分之四面积加上大明宫区域在内拟定长远规划。在“新旧分治”原则下,在老城区的规划与改造中注入唐风古韵,把老城区建设成具有鲜明历史文化特色,以旅游、商贸、居住为主的世界著名古都的核心区,西安市的行政中心也将迁出老城。

  经过这两三年的建设,西安古城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西安城墙火车站前原来断开的部分顺利连接,使近13公里的西安城墙完全贯通。西大街、顺城巷、大唐芙蓉园的建设,使西安的古都味越来越浓了。周丰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和唐大明宫遗址4大遗址的保护工程正在有序进行。为了使西安更具魅力,西安市还将游人最多的书院门和北院门两条街建设为文化散布道,古色古香的建筑、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琳琅满目的地方小吃、舒缓宜人的环境,使西安古老的文化焕发出了迷人的风采,文明诚信的城市精神孕育出了一个全新理想的都市境界。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市更注重人文化细节。10年以前,修建道路平了通了就行了,如今,对行人、自行车、老弱病残等群体的需求越来越重视。条条背街小巷不仅新修路面,还增加了人行道、上下水和路灯,修建了盲道,既方便了居民的出行,也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遍布城市的天桥越来越实用,而且更加注重舒适和美观。在离学校、医院和居民住宅很近的立交高架上,都安装了隔音板,可以降低3分贝-4分贝的噪音。

  市民生活环境越来越美好

  “炎夏百木盛,荫郁增埋覆”、“晚来清渭上,一似楚江边”,写尽了西安往日绮丽的风光美景。但曾几何时,这种美景成了历史的记忆。近年来,我市大力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实施退耕还林,秦岭北麓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大水大绿工程和碧水蓝天工程,为市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城市生态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化也是保证城市生存安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2001年“五一”前夕,西安第一座橡胶坝蓄水运行,东郊浐河300亩水面碧波荡漾,人们禁不住临水一亲芳泽,纷纷观赏游玩垂钓休闲。紧接着灞河拦河造湖综合治理掀起高潮,一向荒凉寂寥的东郊生态建设如火如荼。如今在雄浑的浐灞之滨,一个风光秀丽、环境优美、产业繁荣、适宜人居的生态新区正在崛起,这里将成为绿化面积占70%、湿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上万亩的生态景观区,成为西安的城市亮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恢复“八水绕长安”的同时,一个让万山“绿”遍的大绿工程于2003年10月启动实施,几年来,我市在“六片”、“八河”、“十路”范围内营建森林60万亩,杜陵原、红旗坡及狄寨原等“片林”已经成为城市的“绿肺”。在城区,随着环城西苑等72个城市绿地公园的建设,西安的人居环境越来越美。

  山青了,水绿了,天也变蓝了。近几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蓝天工程”,拆锅炉、拔烟囱,治理汽车尾气,抑制工地扬尘,使空气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景如今不再是诗中的回忆。市民们形象地说,西安的天蓝了,冬天的太阳不再像月亮了。让绿色成为城市的主色调,让丰沛的流水成为城市灵动的眼睛,我们不仅有灿烂的文明,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文物古迹,我们更有着舒适惬意的生活环境。

  激情与豪迈洋溢在这片沉淀厚重的黄土地上,文明与荣耀的旗帜正高高飘扬,西安正以他开放、大气、跨越、创新的姿态,向着现代文明昂首前行!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