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走进6万农民的新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01:14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2006年12月25日,江宁区秣陵街道天景山公寓,最后3个组团100多栋公寓楼的小区绿化、道路设施建设正在进行。穿梭的车辆不停地运走土方,新房最后一批钢塑门窗正在加紧安装。有不少急切的农民时常会来工地转转,建设单位负责人对他们说:“放心,保证春节前把房子交到你们手里。”

  从2003年2月动工至今的天景山公寓,全部7个组团近300栋公寓楼今年1月即将全部建成,成为当地5.8万名拆迁失地农民的新家。而在先期建成的A、B、C、D四个组团141栋公寓里,先入住的2.3万农民已经过了近一年的城市小区生活。春节将至,他们将第一次在新家里过年。

  新家“比南京城里还好”

  1982年,16岁的江宁农民许明成进城来到市里,“当时我就盼着,哪一天能住上城里的楼房。”他的这个愿望在2006年初变成了现实。天景山公寓C组团“佳福苑”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成为许明成一家三口的新居,三室两厅,封闭阳台,实木地板,全套家电。看着女儿在电脑前做功课,妻子在厨房打开天然气灶做饭,年届不惑的许明成说,自己的家“比南京城里还好”。

  许明成告诉记者,原来自己所在的王墅社区,不少农民家虽然盖起了两层小楼,但是走在村里,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管道煤气、下水设施多年无法解决。2002年开始,江宁科学园一批高校和项目的进驻,征用了社区5个自然村和周边土地,由于实施拆迁统一面积补偿的优惠政策,农民对拆迁不但没有抵触,甚至主动要求拆迁。如今,王墅社区原来5个自然村2860名农民,全部搬进了天景山公寓新家。

  失地农民安居与乐业同步

  跟着共和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刘庆根,记者参观了最早建成入住的A组团“欣荣苑”,这里28栋公寓楼住着600多户居民,小区全部按照城市标准规划设计,楼宇前后种着草坪,小区内绿化成片,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外机在小区里随处可见,管道天然气、有线电视等通到每家每户。

  失地农民的经济来源靠什么?刘庆根告诉记者,因为周边工业的发展,早在多年前,当地农民就主要靠打工来增加收入,征地拆迁之后,科学园入住的高校、企业更为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企业、超市、高校的保安、保洁、后勤等岗位招工常年不断,社区劳动力就业率达到了95%。现在,连收入最低的保洁岗位月工资也达到了700到800元,“再低就招不到人了”。

  发展惠及每个人

  “正在慢慢适应。”今年50岁的栾志权笑着告诉记者。住进新房才半年的他对新家很满意,但他还是有些不习惯。每天一早,儿子儿媳出去上班,老栾就在小区里转悠,他经常遇到过去村前村后的老邻居,一起串门、聊天,农村里那种淳朴的邻里感情还是亲如从前,“没有城里小区的陌生感。”他说。

  失地农民依然享有土地的权益,栾志权一家过去有6亩责任田,按照科学园的补偿标准,每亩每年补偿700元,一年就有5000多元。与过去种田每亩一年赚不到200元相比,实惠多了。记者问他“谁出钱?”他说:“科学园。”

  2006年前11月,江宁科学园实现GDP近20亿元,吸引超过5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一批高校入住。同样的土地,因为新型工业化的集群发展,实现了倍增的效益。发展,不仅改变了原有农村的面貌,并且改变着农民的命运,这里蕴涵着6万农民生活居住方式巨大改变的原因。南京日报记者 刘晓 通讯员 张兵 魏川雄

  (编辑雨痕)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