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中国百姓的二○○七愿景:幸福的征途还有多远?(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06:11 中国新闻网

  ●收入:缩差距 共富裕

  在今天的中国,一边厢,失业下岗、生活艰辛的人为数不少,另一边厢,国际奢侈品展览上购者云集,有人一掷千金,竟为了个纯金镶钻的坐厕。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二○○五年社会蓝皮书》显示,二○○五年城市居民中最富有的百分之十家庭与最贫穷的百分之十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超过八倍,有六成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不到平均水平。贫富悬殊则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二○○六年,一项旨在化解阶层冲突、弥合社会裂痕的变革悄然进行,在中央主导下开始推进。

  五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十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将分配体制改革作为重要议题之一,并详细确定了改革的原则、目标及部署,采用“补低、扩中、调高”策略。

  种种迹象表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正逐步走向深入。不过,既要减少社会矛盾让更多人分享经济成果,又不能破坏合理的市场分配规则。“共富时代”如何实现“财富分配的和谐”,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求平衡,无疑是对中共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教育:“名牌衫”与廉价衣

  二○○六年,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是备受非议的新闻人物之一。他在接受新华社采访中的一段“教育购衣论”,可谓石破天惊。“教育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买一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一百元一套的衣服。”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数字是最好的论据。教育改革之前,全国高校的年人均学费仅为二○○元,一九九七年实现“公费生”和“自费生”并轨收费,学费标准开始节节攀升,目前已达五千元左右。也就是说,近二十多年,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不过三致五倍,而大学学费的涨幅却高达二十五倍至五十倍。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鲍义志的提案显示,按照目前的收费标准,一个西部贫困农民必须用三十五年的纯收入才能供出一个大学生。

  除了上学贵之外,就业难,是莘莘学子另一项沉重的负担。“毕业了,我们一起失业”,成为校园中流传甚广的告别语。奔波于各大招聘集会的大学生往往有着背水一战的壮烈感言,“找不到工作,无颜见江东父老。只要单位管吃管住,哪怕没有底薪也可以。”

  令人忧虑的是,今天中国教育的两道门,一道门是昂贵的票价当道,一道门是涌堵的人群拦路。何去何从,拭目以待。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