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国际先驱导报执行主编谈报纸改版:更贴近读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16:36 新浪嘉宾访谈
国际先驱导报执行主编谈报纸改版:更贴近读者
《国际先驱导报》执行主编陈浩(左),副主编李颖(中)和副主编张滨阳

国际先驱导报执行主编谈报纸改版:更贴近读者
《国际先驱导报》执行主编陈浩

国际先驱导报执行主编谈报纸改版:更贴近读者
《国际先驱导报》副主编李颖

国际先驱导报执行主编谈报纸改版:更贴近读者

《国际先驱导报》副主编张滨阳


    [点击此处观看聊天视频]

  1月4日13:00,新浪网邀请《国际先驱导报》(blog)执行主编陈浩、副主编李颖、副主编张滨阳,就《国际先驱导报》2007年改版、定位等问题与网友进行交流。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是2007年第一个工作日,也迎来了新浪网2007年的第一个访谈。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国际先驱导报》的执行主编陈浩,副主编李颖和副主编张滨阳。

  今天几位将跟我们的网友一起聊一聊2007年《国际先驱导报》的改版,包括未来的定位等一些问题。各位网友除了通过电脑参与之外,还可以用手机来访问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我们聊天全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sina.cn。

  首先说到改版,肯定大家不免要问为什么要改版,原来不好吗?

  陈浩:不是原来不好。

  主持人:而是想做得更好。(笑)

  陈浩:的确是这样,想做得更好。说到改版,始终一直有两个动力推动我们做这个事情,一个是读者的需求。另外是自己对自己创新的要求。说到改版,我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报纸。

  《国际先驱导报》是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创办的一份国际时政周版,创办于2002年的6月6日,也是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中国读者了解世界的需求,对于国际新闻的关注度是越来越高了,所以当时我们出于读者对国际新闻方面的需求以及对我们报社自身角度来讲,想给中国读者提供一个观察世界的新窗口。在这两个方面的促动下,《参考消息》报社也是创办了《国际先驱导报》这份报纸。

  说到改版,我们其实从2002年到现在一共经过两次比较大的改版。第一次是在2005年6月6日,那次改版之前我们也是经过了比较大的研究。因为我们报纸刚创刊的时候是对开的16版的一个形态,比较大,类似于现在这种大报纸的形态。第一次改版之前,我们也是听取了很多读者的意见。我们这个大报纸感觉阅读起来特别不方便,尤其是在地铁或者是公共交通上,大报纸如果要看,可能还得翻开,再从上往下看,特别不方便。而且那时候也正好是有一个背景,世界报业进入了大报型改小报型,有一种潮流在里边。包括比如说英国的《独立报》、《卫报》,后来的《泰晤士报》,包括《华尔街日报》的亚洲版,原来是大报型,它们都纷纷改成小报型。它们当初的主要目的也是跟我们是相同的,更加有利于读者在公共交通上阅读。它们改版之后的结果也得到了印证,发行量马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所以,《国际先驱导报》一方面是读者的需求,另外一方面也是我们觉得自身需要有一些变化或创新。2005年那次改版,我们改的变化比较大,从大报纸改成小报纸。

  但是改成小报型,不是我们变成小报了,我们还是坚持大报理念。这次改版实际上是我们第二次比较重大的改版,这次为什么要改呢?我们做了很多读者调查,包括读者给我们很多意见,比如有些读者说《国际先驱导报》一周就出一次,我们挺喜欢看的,但是每周只能看一次,很多时候大事发生的时候想看看《国际先驱导报》怎么说的,比如这次萨达姆被绞刑了,可能我们《国际先驱导报》正好没在出报周期上,读者想看的时候看不到我们报纸,他们就建议我们把报纸出版的频率提高一下。同时我们自己也觉得,因为我们依托的是新华社和参考消息报社比较强大的资源,在世界各地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记者队伍,还有30多个国内分社,有两三千记者队伍,所以我们本身的新闻来源和信息来源是非常多的。这样的话,有重大新闻出来的时候,我们其实是能够非常及时地通过我们的一些组织和策划来反映这个事情,但是因为限于报道周期的原因,我们也只能是一周给读者献上一期报纸。从这两方面的原因考虑,所以我们就想增加报纸出版的频率,从每周一期改为每周两期。

  主持人:跟原来相比改版之后最大的不同在哪儿呢?

  陈浩:最大的不同其实简单从形态上来说就是我们的报纸由4开的32版改成了4开的16版,原来是一周出一期,现在就变成一周出两期。其实大家简单从形态上来理解就是我们的报纸一分为二了,其实我们这次改版口号也是 “一分为二看世界”。当然我们这次改版肯定不是简单的一分为二就完了。

  主持人:在栏目设置上肯定会有调整。

  陈浩:对,肯定会有些变化。因为我们“一分为二”其实蕴含着一个看世界更加客观、理性和冷静的这种义含在里面,而这正是我们《国际先驱导报》一直坚持的报道方针。作为一个有责任的媒体,客观、理性和冷静的报道方式一直是我们的立报之本。虽然我们报型现在是改成小报型,但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是大报风范。在我们的坚持下,《国际先驱导报》也得到了广大读者和业界还有学术界的好评,也是树立了权威、客观和理性的形象。

  说到权威性这方面,在今天改版的第一期上,香港卫视《有报天天读》的主持人杨锦麟先生就给我们写了一篇文章,对去年导报做的特刊《中国策》做了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我在这里也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

  杨锦麟先生说《中国策》完全展示了《国际先驱导报》的专业优势和大气厚重,而《中国策》选择了“策”的定位在中国大陆媒体中是独一无二的创意,《中国策》的报道除了别开生面的报道之外,也看出了策划人煞费苦心,字里行间也流露出新闻职业道德的坚持。杨锦麟先生也对我们的报道方向做了一些评价,他说其实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煽情在中国策是里很难寻找到的,看不出当下流行的浮躁的笔触。他认为就是因为这种策略才导致了《中国策》不能为外界所忽视的客观性。客观、理性也是改版之后需要更加着重强调和需要坚持的。

  主持人:刚才简单介绍了一下《国际先驱导报》的改版,大家比较着急想看一下新的报纸。有网友留言已经看到了改版后的第一期,看起来很清新,尤其是今天萨达姆的报道很不错,正在看。

  陈浩:感谢这位读者。

  这是我们最新改版的版式,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一期我们重点报道,头条是“白皮书解密中国军事”。因为年底的时候,中国发布了《2006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我们采访了相关起草人来解读白皮书里所蕴含的军事方针和方向。萨达姆被绞刑之后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国际新闻热点,我们最大的特色是通过在伊拉克常驻的新闻记者,他们对伊拉克人现场的采访反映当地伊拉克人对萨达姆的怀念。其实不管是怀念也好,憎恨也好,的确是伊拉克人对萨达姆的评价,也是《国际先驱导报》一直坚持的突出现场感的追求。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95,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