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法治社会下的城管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3:33 京华时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少地方,城管队员与小商贩一直玩着“猫捉耗子”的游戏。让这些小商贩冷不丁地接受城管队员温情的敬礼,一时之间习惯不了,再正常不过。

  有人说,成都城管部门的“先敬礼后执法”是在作秀。笔者并不怀疑这一做法的良好动机,放在一个宏观的视野中看,城管部门的这种积极转变与探索,可以说是面对城管治理困境的一种自我突围式的“穷则思变”。

  一段时间来,不少地方的城管部门在力求一种突破和转变。像成都城管“先敬礼后执法”的做法,走的是温情的人性化路子;北京配备防刺背心、头盔、防割手套等装备,走的是强硬执法之路;上海浦东将水务、房地产、城市规划等原来多部门的执法权统一交由城管行使,走的是城管执法权“扩容”之路;海口市将九大行政处罚权交给城管,走的则是集中行使处罚权的路子。

  然而,就在各地城管部门忙于突破与转变之时,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那就是,一些城管部门本身的执法权面临着合法性的质疑,有的执法机构没有法律法规给出的“准生证”。因而,有的城管队员公然叫嚣:我就是土匪。而在高压管理之下,一些小商贩则把城管人员当成了“敌人”。北京城管人员李志强被无照商贩刺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无论是温情还是强硬,无论是“扩容”还是扩权,笔者认为,都不是虚情和作秀,都是想改变目前城管执法困境的积极尝试。但是,如果城管本身存在的执法合法性这一先天缺陷不解决,种种尝试和努力都可能显得力不从心,也难以达到良好的公共治理初衷与目标。

  因此,在法治社会的语境之下,如果不厘清城管的身份以及执法权问题,如果不能给广大的小商贩合适的经营场所,不能解决底层群体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那么,无论城管部门自身多么努力,城管困境的突破都会很难。即便是诚意十足的敬礼,也会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好心没好报”。

  法治社会下的城管该何去何从,确实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记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