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解读上海2007年初开局走向:更加突出民生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9:00 解放日报
解读上海2007年初开局走向:更加突出民生问题
  世博场馆道路建设进入新阶段。图为世博园区内保留下来的红色厂房,将被改建成世博会场馆。 本报记者 张春海 摄

  展望2007年,我们同样可以用3个关键词,来简括上海要做的3件事:

  一是“GDP”,突出质效,15年来持续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将科学性地下降;

  二是“4%”,突出约束,“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左右”等约束性指标“必须千方百计完成”;

  三是“第22年”,突出民生,民生问题在连续21年列入政府实事项目之后将继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大任务,三个“突出”。前不久举行的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明确要求:一是突出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突出约束性指标,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三是突出民生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007,新年已始,正迈关键第一步……

  “GDP”:突出质效

  记者:两位数连续增长15年了,现在为何要下降?

  王泠一(上海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博士):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地发展上海经济的重要举措,这是一种稳健的增长预计。目前上海经济的基本面很好,有投资、有新生企业、外资继续看好上海市场、税收正常、

资本市场正常发展、就业稳定、行业质量好、无突发性能源危机、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等等。这种状态的下调,是为了更加稳健。

  记者:GDP增速下降,会不会带来市民生活质量也下降?

  陈宪(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没有直接影响。GDP增速下降,是我们开始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表现。增长的质量提高了,就会使市民的收入增加,还会不断降低能耗、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分配公平与和谐。这反倒是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王泠一:同时,随着GDP的新指向、上海经济结构的新调整,还必然会进一步加大对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使用,这将使年轻人拥有更多施展才能的机会。而且,我们要大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其创造的税收将高于传统制造业,这也必然会使社会得到的公共服务资源更加充沛,有利于全体民众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记者:GDP的新指向,体现着上海对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清醒认识与坚定?

  杨建文(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对。GDP增速的升降,与经济产业结构息息相关。举个简单的例子,3000万美元的一个项目,如果放在制造业只是一个小项目,但在服务业可就是大项目了。我们要大力发展“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就必然要在预定GDP增速时,“留出一定的空间和余地,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工作重心引导到调整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华民(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目前我们的经济产业结构是趋优的,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增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不过,我们的消费占GDP只有30%,而美国占到了70%,印度也占到61%。

  王泠一:从经济发展规律看,上海经济结构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在这一阶段要保持经济发展后劲,就必须大力激活内需市场,使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的引擎。

  记者:看来,在新的一年,在新的GDP指向下,“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新方向?

  杨建文: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方向。要建设“四个中心”的上海,其实不应该是一个生产型城市,而应该是一个服务型城市。跳出上海看上海,中央对上海的要求也一直是“服务全国”、“现代服务业不能短腿”。现在我们的服务业与制造业大体是各占“半壁江山”,还可以继续优化。新的一年,制造业发展应该“小而精”,走向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发展则应该“大而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在上海已经非常明确了,把“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摆上了新一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重要、最关键”的位置上,强调“必须始终坚持这一方向不动摇”。这正是清醒的判断,这正是时代的要求。

  记者:新的GDP指向,新的引擎结构,我们的2007年能走多远?

  杨建文:我比较乐观。理由有二。第一,从外部环境说,中央的战略理念与上海的现实实践正更加紧密地结合,指导思想已非常明确,而WTO过渡期全面结束后,国外资源的配置能力与方式也正发生重大变化,比如去年服务业外资的投资比重就呈迅猛上升。第二,从内在条件说,我们上下各界都已有相当深刻的共识,也已有相当充分的准备,比如前不久9家获准改制的外资银行就都注册在上海。应该说,在上海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中,现在的内外状态都是最好时期,希望会在2007年出现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4%”:突出约束

  记者:新年第二件大事,就是“突出约束性指标”,初步考虑“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左右”等。印象中,把节能环保节约等问题摆到如此突出的位置上,似乎还是头一次?

  陈宪:这是历史经验的自然走向,也是“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必然要求,更是“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推进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节约用地,治本之策正是结构调整。指标的约束正是一个调动,一个指向。

  记者:“4%左右”严格吗?

  刘 松(上海社科院经济景气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根据“十一五”规划,上海2010年要实现GDP能耗比“十五”期末再降20%的目标,细化到每一年,就是4%左右。上一个5年,我们降了16.5%,如今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再降20%。

  记者:我们注意到,关于这些约束性指标的要求是“必须千方百计完成”,为何如此坚决?

  杨建文:上海在连续15年高速发展之后的历史新关口,面对种种潜忧,上下已成共识,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我们的根本出路。今后越是往前走,越是要注重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注重可持续发展。这已“势在必行”,这已“刻不容缓”。

  记者:从现实出发,确实还有下降4%左右的空间吗?

  杨建文:关键是观念认识要切实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就说土地吧,以前我们开发区引进外资,提供的厂房都是以平面作为标准的,现在,就改为“立体”提供了。这涉及到一个如何看待的观念问题。如果我们把功夫下在挖掘土地潜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上,那么土地问题就不会成为不可突破的制约瓶颈,就能把问题变成机遇,就能走出一条更加宽广的发展之路。这才是真本事!

  王泠一:实践也作出了回答。去年上半年,上海GDP同期增长12.6%,增幅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但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4.1%。

  记者:新的一年,新的“4%”,重点要抓哪几条?

  华民:最根本的还是依靠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上海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做大做强。

  王泠一:企业要重视技术降耗,社会要发展专业外包,政府要率先作出示范,还有就是全社会对节能战略的共同重视与支持。前不久上海11路无辫电车运营,为超级电容车打开市场探路,尽管实际运营下来还有缺陷,但可喜的是,广大上海市民给予了极大的宽容和理解,主动提供体验感受和具体建议,寄望于上海新兴能源公交车型的诞生。

  刘 松:说到底,现在对约束性指标如此的严格这样的重视,都是为了增强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都是为了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新一年。

  “第22年”:突出民生

  记者:2007年第三件事,是“要把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已连续21年了,为何还要“更加突出”?

  胡守钧(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这显然与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大背景有关。国家越来越重视调节关系,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必须并举,甚至要更加重视社会发展。联系上海的实际,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也很多,涉及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各方面,这些都会“更加”突出民生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是坚决贯彻中央精神,也是脚踏实地解决问题。

  记者:新的一年要“更加突出”,主要着力点在哪?

  胡守钧:主要放在两个环节上。一是“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保基本、广覆盖’,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体制机制,积极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二是“有重点地推进社会建设,立足公共、公益、基本,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切实加强社会管理。”

  记者:这似乎既体现着“量力而行”,又体现着“尽力而为”?

  胡守钧:对。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聚焦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从当前办得到的事情做起。所以要“着力解决‘三最’”,所以要“有重点推进”。上海城市太大了,老龄化程度又高,外来人口也多,解决民生问题复杂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既“加大力度”,又“扎实推进”。

  顾骏(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要从单一行为向制度建设发展,用制度来保障民生,而不仅仅是多修几个厕所多建几个菜市场就行。比如养老补贴,现在就成了长期稳定的投入,性质就不一样了,更有制度化含量。

  记者:翻开这两天的报纸就会发现,2007年,上海商业将把大力发展“民生经济”作为拉动内需的大文章来做,上海将努力做到充分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上海将全面启动百万农民健康促进计划……市委全会的新指向,似乎已催生出了新一年的新气象?

  潘大渭(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2007年,上海要“抓推进、抓聚焦、抓落实”,要“努力在加快实现‘四个率先’上取得明显进展”,这自然也包括民生。发展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也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我相信,有了21年,有第22年,也一定还会有第23年、第24年、第25年……

  上海2006年GDP将首超万亿 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94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