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元旦前后,记者走访沪上多家大商场发现—— 促销优惠多,“水分”也不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9:00 解放日报

  

元旦前后,记者走访沪上多家大商场发现——促销优惠多,“水分”也不少
岁末年初,沪上大型商场纷纷开展促销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血拼”。但也有一些市民反映,有些商场看似打折幅度很大,其实“水分”不小,顾客得到的实惠并不多。

  优惠期间不见新品

  半个月前,徐小姐在南京东路一家商场看中某品牌标价1200元的羽绒服,因为知道商场元旦搞促销,她迟迟没“下手”。去年12月31日,徐小姐赶到这家商场,发现那个品牌的衣服全场对折,可就是找不到自己原先看中的那款羽绒服。原来,参加打折活动的大多是老款衣服。

  元旦前后,记者走访南京东路、五角场、淮海西路的多家大商场,发现像徐小姐所遇的情况并非个别。某商场二楼女装部30多家专卖店几乎都在促销,但许多打折服饰都是春秋单衣,很难找到冬衣。周小姐买了3件三折毛衣,拿回家才发现衣服太单薄,现在根本没法穿,她颇感懊恼。

  针对优惠期间难见新品的现象,某品牌床上用品专卖店经理坦言:节日期间全场对折是商场的统一要求,销售商为了不蚀本,就把新品收起来,拿积压商品出来特卖。

  优惠价格“水分”多

  “一件毛衣动辄上千元,打了对折也要五百元。”许多消费者抱怨衣服贵得让人看不懂。

  在一些商场里,原价标签上写着高得离谱的“原价”,彩色签上标注折后价。某中档品牌女鞋专柜单鞋价格在599元至899元之间,靴子价格则在1380元到2580元。按“满300送120”标准来计算,鞋子的价格在360元以上,靴子的价格也在900元以上。一名女士头脑发热,一下子买下好几双鞋,付完钱后马上后悔:“这个品牌的鞋本来差不多就是折后价,原价一被抬高就产生了错觉,真划不来。”

  某品牌服饰的营业员透露,她们公司同样档次、品质的服饰,出厂标价比上一年起码高出50%。去年出台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规定商家不能在零售环节先提价后打折,因此商家在服装出厂时就标高价格,这样即使新品参加打折活动也不会太吃亏。

  贴钱用足优惠不划算

  一家商场宣布购物“满400元返券240元”。白领张小姐看中一件标价1500元的大衣和一条500元的裤子,于是先买下大衣,得到720元返券,由于优惠券面值120元,她支付了480元券和20元现金买了裤子。剩下的240元券让她头疼,看得上的商品不能用券,能用券的商品单价又很贵,最终她贴了200元现金买了一条围巾。她总共花了1720元购买了2440元的商品,相当于打七折。张小姐说:“算来算去,还是算不过商家,这些昂贵的衣物打七折并不便宜。”

  一些精明的消费者看出“门道”,指点记者:如果购物满300元有优惠,那么介于250元至300元之间的商品就会特别多,让消费者不得不为了凑足金额而去购物,而有些商场优惠券的面额也在100元以上且不找零,消费者要么浪费余额,要么贴钱凑金额。

  好几位消费者向记者表示,商家既然搞促销活动,还是应当货真价实的“让利”,在促销活动中“灌水”只会降低商家在顾客心目中的“诚信分”。不过他们也承认,面对诸多的“优惠”,理智消费最重要,毕竟钱攥在自己手里。

  图片说明:面对优惠,还须理智消费。·本报记者 邵剑平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