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造桥老人的四次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09:02 海峡都市报

  

造桥老人的四次抉择

  感动福建2006年度人物11号候选人朱玉校

  81岁的朱玉校,这个生活在建瓯市龙村乡黄凌村溪源自然村,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有了数十万财产,却过着很俭朴的生活。但几乎所有熟悉他的村民,都说他的精神很“富有”。用他们平实的土话来说:“玉校不一般哪,贪小便宜的人,在他面前都羞死了!”

  这样一个老农,用自己的行动,感化身边的农民:致富很重要,但为全体村里人行善,更重要!

  N本报记者 郑建彬 文/图

  一个农民的精神境界,有多高?一个农民富裕了,他又会做什么?

  “我的生活好过了,可只要一想起乡亲们过河,还要从渐渐腐败、颤巍巍的独木桥上走过,我就怎么也不能安心。”

  就因为不安心,朱玉校在10多年里,一共为大家修了17座桥。

  抉择1当农民当百万富翁?

  从市区驱车数十公里就到了龙村乡,从乡里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又有几十公里路,并且全是崎岖蜿蜒的泥巴路。

  见到朱玉校时,这位81岁的老人还在亲戚家帮忙砌墙,他挥着泥刀,搬着石头、砖块,即便在严冬,他的额头、脸上也到处都是汗水。老人走路飞快,精神矍铄,耳聪目明,看上去顶多像个60岁的老人。村民告诉记者,“看他干活时,好像个壮小伙子,身体特别好。”

  在采访的过程中,他不停地微笑着,嘴巴咧成一条缝,满口假牙,显得异常和蔼。

  在乡里,朱玉校已成了一个“名人”,很多村民就告诉记者,朱玉校种有几百亩树,按现在的市场价,至少值上百万元,他是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但村民都很神秘地说,“你到他家去,一定看不出来,还以为他是一个贫困的农村老汉。”

  在乡里问路时,已经有人将朱玉校叫做“朱百万”,他说,不值那么多钱,可能可以值几十万元吧。

  村里一间非常破旧的土木老房子,那就是朱玉校住的地方,房间黑乎乎的,除了一盏昏黄的白炽灯外,没有任何电器,唯一值钱的只有一条毛毯。

  有村民说,很多人看到他住的地方,就对他说,你何苦这么为难自己呢,去盖大房子,然后有空找别人聊天、打牌、下棋什么的,生活过得多好啊。

  朱玉校说,不是没有想过享乐,但再想想,现在的生活已经比以前好很多,我已经很满足了,我一个普通老百姓,有个地方住就行。当天,记者观察了他一天的生活,他连吃饭也是到几个儿女家轮流吃,儿女家吃什么,他跟着吃什么。

  不仅如此,他直到现在还在乡里的各个工地忙活着,有时帮忙,有时是打工挣钱。他的儿媳妇说,老人非常节省,去赶圩时连一碗面条都舍不得吃。

  抉择2对儿女小气 对村民慷慨

  朱玉校的“富有”来自他的艰苦奋斗。

  起初和别人一样,他种了很多田,在农闲时,就干泥水工这些重活、累活赚钱贴补家用。

  就这样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政府号召大家植树造林、消灭荒山。就满60岁的老人看到这是个机会,就开始利用自己的胆识以及勤劳的双手,先是单干,随后带着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村里山上垦荒造林。

  一个村民回忆说,当时他还和朱玉校私底下交流过,会不会种完树后,等树长大了没法砍,等于白忙活。朱玉校告诉他,先种吧,政府不会亏待老百姓,并且将荒山种上树,也是一件积德的事,利在子孙。

  靠着这股热劲,在随后的10年间,朱玉校带着孩子先后营造了420多亩杉木林和锥栗林。在当地,记者采访了几家木材经营厂的负责人,他们说,这些杉木和锥栗现在绝对值上百万元。

  朱玉校有5个子女,老人对子女疼爱有加,子女也对老人非常尊敬。子女分家时,朱玉校没和其他人家的父亲一样,将这些山林分给子女。他只将120多亩锥栗林分给子女,而将300亩杉木留给了自己。

  他的这一做法,让村民觉得纳闷,“都一大把岁数了,留着这么多杉木干吗?即使自己要留,留几亩也就够他自己生活得很好”。村民有这样的反应还有一个原因,在农村

  [1] [2] [3]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