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家事街事:两把钢剪理出卅年“父子”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15:44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图本报记者吴彤

  番禺先锋街,一所广式老屋,一个转业的七旬老军人,一个年逾不惑的先天性精神病患者———

  黄叔,70岁,退休工人;阿辉,42岁,精神病患者。是什么让两条原本不相干的生活轨道重合在一起的?两把钢推剪!就是用这两把钢推剪,黄叔为阿辉理了30多年的头发。

  番禺先锋街一所广式老屋的天井里,黄叔左手持梳,右手操剪,围布、上粉、梳整、下剪……阿辉是个“乖孩子”,一声不响,任由黄叔做足“顶上功夫”。午后的天井洒下一片暖暖的阳光,院子里飘荡着记者与黄叔的谈话声和剪子的“咔嚓”声。

  理发理出一个“儿子”

  阿辉患先天性精神病,每天要靠药物控制病情。三岁那年,阿辉父亲去世,他和腿脚不便的母亲仅靠微薄的抚恤金度日。没人愿意跟他们母子接近,同龄人更是嘲笑排斥阿辉,其他剪发师傅也不愿做这对母子的生意,嫌他们脏,而且出不起钱。

  住在阿辉隔壁的黄叔当过兵,在部队练出了理发的好手艺。“有一天我看见阿辉的头发好长,他妈妈又没时间管,我就哄他:‘我给你理发吧,理完头上就不长虫子了!’”。

  阿辉死活不肯,看到剪子、推子就发抖。“剪完我给你糖吃!”咦,这一招灵了,因为7岁的小阿辉曾无数次哭闹着要吃糖,但贫困的母亲难以满足他。第一次剪发就这样顺利完成,阿辉也尝到了“甜头”。

  “从此我就成了阿辉的‘专用’理发师。”黄叔说。有一次,正在给阿辉理头,电视里播放着父亲给儿子理发的场景,阿辉喊了一声:“黄叔,黄爸!”黄叔乐了,无端多出一个儿子,这个发理得值啊。

  卅年过去“父子”情深慢慢习惯了,阿辉理发不用糖哄了,“后来我每次给他剪头发,他都不哭不闹,很听话啊,是吗阿辉?”这时阿辉抬头响亮地回答:“是啊!”脸上流露出孩子般的高兴劲儿来。

  “时间长了,推剪也坏了,我不舍得扔,留个纪念吧,因为它从退伍就跟着我了。”黄叔特意找了出来让记者瞧瞧。

  黄叔手上正在用的这一把,是1984年买的,那是阿辉二十岁生日的第二天。

  两把钢推剪,陪伴着阿辉的成长,从7岁到40岁,从童年到成人。

  “阿辉的妈妈去年去世了,现在我的第二把钢推剪也快‘退休’了……”手中舞动着,黄叔的嘴里也感慨不已。

  天井四周,熏黑的墙壁,紧锁的几扇掉了漆的门,“这栋房子以前住着几户人家,我就住在这楼上。”黄叔用拿着梳子的左手指了指二楼,房门正与阿辉家相对。

  

家事街事:两把钢剪理出卅年“父子”情

  剪刀下面,真情毕现

  (卓珩/编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