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千龙网:教育部核定教育成本实为越俎代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18:00 千龙新闻网

  来源:千龙网记者从《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中得知,《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计划今年制定。教育部将根据新出台的办法重新核定大学学费标准。(据1月4日《北京晨报》)

  大学学费高,上大学难已经是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老话题了。核定大学生培养成本,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

  但问题是,大学生培养成本应该由谁来核算,才能使公众信服,这才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教育部要来核算教育成本,我们相信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作为全国高校的主管部门,它的核算教育成本的资格,以及核算的公平性,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质疑。

  首先,教育部门有无资格来核算教育成本,这是个问题。成本核算实质上是个价格问题,按照我国的行政规则,价格应该是由物价部门来制定的。而教育部更大的职能应该是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它有权对教育资金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但无权制定、核算教育的价格。

  其次,教育部作为全国高校的主管部门,与高校有直接的“裙带关系”,由它来核算大学生培养成本,公平性难免不好保证。让教育部门来给高校来制定教育成本,就好比是让自己的左手来监督右手,怎能保证公正客观?并且,教育部和高校有直接厉害关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教育部接触到的多是高校的人,会不会存在只听到教授哭穷、听不到百姓喊苦的可能?

  再次,事实已经证明,公众对教育部发布的大学生培养成本大多是持不信服态度的。2004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保庆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培养一个本科生的完整成本一年至少要4到5万元。2005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理工科和文科人均培养费分别为每年约1.5万元和1.2万至1.3万元。这些说法一出,都曾引起了公众的强烈质疑,有人指出,这应该是把高校大搞形象工程,大学教师待遇、福利畸高都算进培养成本去了的结果。

  所以说,核算大学生培养成本实现应该解决由谁来核算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由国家来主持,组成一个由物价部门主导,财政、审计等部门参加的联合核算小组,对大学生培养成本进行一个全面的核定。而教育部门绝对不能成为核算的主导,甚至应该在这个问题上回避。否则,无论是核算多少次成本,都难以让公众信服,更难以改变公众对高等教育高收费不满的现状。(何世春)

  【网评1+1】让大学生培养成本成为一本"明白账" (新华网)

  近来,社会上质疑高校学费太高的声音不断传出。教育部表示,大学学费标准自2000年以来6年间就从来没有调整过。2007年教育部将制定《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若该办法出台,高校收取学费将有依据。(1月4日《北京晨报》)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培养成本支出逐步开始转嫁到了家长头上,以至于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牵动最高层决策者的心,进而将它作为一个重大民生问题列入“十一五”规划之中,予以重点破解。

  大学生培养成本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民生问题,涉及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制定大学生培养成本,首先应该有一个前提,到底以什么作为标准,由谁来核算?哪些部门必须参与这项工作?此前,教育部为了回应教育产业化的质疑,多次强调在公共政策领域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教育产业化。 同时提出非义务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与教育产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既然如此,建立一个体现政府办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应当成为制定大学生培养成本的基本前提与标准。那么,国家与社会究竟按什么样的比例来分担?这是在制定成本之前必须回答清楚的,决不能再陷入将乱收费归咎于政府公共财力投入不足,而财政部则称投入已经到位且绰绰有余的扯皮推诿之中。

  应该看到,对于大学生培养成本的统一制定,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必须建立一个机制来保障这项工作的开展。既有章可循,合理有据,又体现公正公平,这样才能让公众信服,对学校才有约束力。如果朝令夕改,则适得其反。制定标准,不应该由哪一个部门单独说了算。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可以全程介入,认真进行调研和审核。学生培养成本到底有多少,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计算口径,地区之间的差别,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但学校的日常费用还是可以计算出来的。高校普遍认为,水、电、煤、油、通讯、公交公用事业价格和纸张、教学参考书、图书价格继续上涨,导致教学成本继续攀升,这些都是要予以考虑的。政府可以采取必要的优惠与扶持政策,对一些公用费用予以减免。

  大学生培养成本应该是一本公众看得懂的“明白账”,而不是一本“糊涂账”。相关政府部门要同心协力破解高等教育收费过高的难题,让群众反映的“最困难的是升大学,考得起读不起”,“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学生拖垮全家”永远成为历史。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