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粮食大县的新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6日06:53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2006年岁末,全国产粮大县霍邱捷报频传。

  2006年12月23日,北京。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领奖仪式上,霍邱县县长权俊良从中央领导的手上接过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的奖牌;霍邱已跃居全国14个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的三甲地位。这是该县继2003年起连续4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5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后,再次蝉联这一殊荣。

  2006年,霍邱产粮119.5万吨,向国家提供商品粮87.5万吨。三年三大步,我省仅此一家,全国屈指可数。一个以丘陵和沿淮洼地为主要地貌的农业大县,历史上经常是五年三灾,何以一改旧时面貌?岁末年初,记者赶到霍邱采访,从中找寻答案。

  决策强基固本蓄势

  霍邱县对农业和粮食生产一直高度重视。用县委书记孙仁的话说是:“我们抓工业发展,但从未放松抓农业,这不仅仅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所需,也是县情所定,霍邱县域经济的飞跃离不开农业上的发展与突破。”

  近年来,霍邱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壮大粮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确立了发展粮食生产的思路和目标:稳定面积,注入科技,主攻单产,提高质量,进一步做强粮食支柱产业,全年总产稳定在110万吨以上。为此,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全县发展粮食生产领导组,抓粮食生产成为全县各级干部的一件大事。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对记者说:“我们抓粮食生产不仅仅是抓产量,而是从大农业角度着力提高全县农业生产的水平,强基固本,即所谓‘功夫在诗外’。”

  为强基固本,该县近年来水利投入每年都在1亿元以上。仅2006年,全县就投入5900多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该县还一直把畜牧业作为粮食生产的一个子系统工程、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来抓。初步统计,全县的规模养殖户已占全县农户的35%%,畜牧业产值每年可消费近3.5亿公斤的粮食及其副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2%%。

  他们着力完善县、乡、村、户四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每年全县乡一级500多位农技人员,1000多户种粮大户均要集中培训各类农技知识,5000个示范户要进行农业科技示范。500名农技人员要下乡进行技术承包,现场指导传授旱育抛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县财政仅2006年就拿出1050万元用于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普及良种等。

  该县落实国家农业及粮食政策不打折。精心编制《惠农政策要点和实用技术“明白纸”》30多万份。国家各项惠农资金,全部实行“一卡式”发放。县财政拿出400万元奖励资金,对种粮50亩以上的大户每亩奖励10元。全县每年还对粮食生产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实行“以奖代补”,营造抓粮食生产的大氛围。

  科技引领助推加力

  霍邱粮食生产之所以攀上新台阶,科技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推广良种良法是霍邱做强粮食支柱产业的重要抓手。县里制定实施了“1511”优质稻制种工程,即“在5年内,全县优质杂交稻制种面积发展到1万亩,年产杂交稻种500万斤,大田种植优质稻100万亩,年产优质粮5亿公斤”。2006年全县制种面积由过去的3000亩猛增到5000亩,生产国家超级杂交稻“新两优6号”种子100万公斤,一跃成为全省制种生产第一大县。结合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2006年全县大田推广种植优质稻80万亩,生产优质粮4.5亿公斤,水稻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6%%以上,亩产增长50~100公斤。制种也给一些农户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俺家6亩多地,今年全都租给了制种大户,每亩400元的租金净得2400元,加上在制种区务工,一季纯收入9000多元,是一般种地的几倍”,乌龙镇堰口村制种区农民伊生林算了一笔种田收入账。

  霍邱大力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两年多来,通过广泛推行新品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精量半精量播种等秋种“六改”技术,全县的小麦产量由过去的亩产200公斤提高到300多公斤。2006年午收,全县110万亩小麦实现平均单产311.4公斤,比上一年提高了60公斤,最高单产达到480.9公斤。全县100多万亩小麦,现在仅种子的播量就由过去的30公斤下降到15公斤左右,一年光节约种子成本就是3000多万元,间接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在耕作技术上,该县还大力实施了机播机收工程,一改传统的农田作业模式。一些乡镇专门成立了农机服务队,定机手、定面积、定服务费用。机播机收的推广,节约了人力,控制了播期,缩短了收期,减少了种量,提高了产量,老百姓非常欢迎。2006年城西湖粮食主产区域内80%%的粮田全部实现了机播机收。

  市场迈向产业经营

  粮食多了,是否会出现“谷贱伤农”现象?面对记者的疑问,该县农委主任张敏昌带记者实地调查了该县两家粮食收储和销售企业,且都是民营性质。

  西湖龙源米厂是当地一家中型的粮食贸易企业,老板陈朋章介绍说:“我于2006年已收了6000万公斤的粮食,现在每天向浙江、广东、福建等省销成品大米一个火车皮,供不应求。现在仅西藏,一个月我就要供10个火车皮的粮,厂里是加班加点地生产。”这么大的收购量,拉动了周边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粮价,优质稻的价格平均每公斤上扬了0.2元。记者了解到,龙源米厂不仅仅只做销售,还参与优质粮食基地的建设、优良品种的推广、新技术的运用等生产环节。现在给该厂供粮的粮食生产大户就有7家,实行的是订单农业,种什么,怎么种,都由企业说了算,产供销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条龙。

  张敏昌说:“这个企业只是霍邱推行粮食产业化模式的一个代表,但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如果有10个龙源米厂这样的规模企业加上其它的配套政策,霍邱的粮食产业化问题就可以解决。”现在该县已发展优质稻基地1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基地80万亩。日产大米50吨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117家。2006年,全县新注册大米等农产品商标7个,其中创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4个。凭借质量和品牌,霍邱的粮食畅销省内外。2006年,全县落实龙头企业优质粮订单生产面积125万亩,参与农户25万多户,占全县总农户的74%%。县里还引导成立了霍邱县优质粮生产协会、霍邱县农技推广协会等58家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龙头企业搞销售、种子企业管供种、农技部门供服务、种粮大户忙生产”,粮食大县霍邱在农业生产上已成功探索出一套新的发展模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