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他不会说,但特别肯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6日08:04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钟振宇 2006年12月底的一天,天气阴冷,记者见到李勇时,他正带着刚上任两天的社区专干罗修玉熟悉情况。“感觉李书记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人特别肯干,而且舍己为人。”这是罗修玉对李勇的初步印象。一村民也告诉记者,“李勇的特点是不会说,但聪明能干。”

  李勇从小在五坡长大,是村民公认听话上进的孩子。1985年,凭借在成都学到的家电维修技术,他在场镇上开了个小店,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月收入达1000多元。

  1996年11月,因支部书记空缺,镇领导动员他,“不能够光你一个人富裕,要带领大家富裕。”老实本分的李勇心里也没底,“既然组织信任,那我就好好干着再说。”那年,他28岁。

  上任不久,李勇就遇到考验。有几户水电站移民要落户五坡,按照当时的政策,允许安置户自己挑选耕地。谁知安置户一眼就选上李勇家人的田,这些田在当地条件较好,产量高。李勇没有犹豫就答应把田块让出来,老父亲想不通,整整一个月没和他说话。

  2000年,五坡确定了大力发展养殖业的思路。李勇买来大量书籍学习,并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他最初尝试养牛,后又投入10万元建成养猪基地,年出栏仔猪1000头。一些村民跟着他干,尝到了养殖业的甜头。

  后来,他根据县里工作重点,鼓励村民发展水禽。5社村民吴青建在村里率先搞起水禽养殖,2003年遇到禽流感,亏损了30多万元。吴青建想贷款翻身,可信用社不愿意再贷款。关键时候,李勇主动找上门来,不仅自己掏出6000元,还为他担保,找朋友借了2.5万元。第二年,吴青建就赚回了10万元,到2006年底全部还清了30万元债务,成为村里数一数二的养殖大户。

  通过示范引导,不到两年时间,全社区发展养鸭大户12户、孵抱大户6家,年孵抱禽苗288万羽,成为镇里最大的养殖村。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640元。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