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恶补礼仪暴露表达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1:28 大众网-齐鲁晚报

  一个人在语言表达、社会交际以及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能力,需要日常的点滴积累。专家建议,从今后求职等方面考虑,在校生应从小事做起,从小处着眼,抓住一切时机锤炼综合能力,方可在求职时做到心中有数。

  本报济南1月7日讯眼见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临近,一些涉世不深的应届毕业生犯了愁,赶紧买来社交礼仪方面的书籍“恶补”。但专家认为,面试中看重的思辨和交际能力等,更多的还需平时的积累。一些学生至毕业时仍“口不能言”,多多少少暴露了传统教育中轻视表达的缺憾。

  这几天,位于山大老校附近的几家书店,心理、社交、口才等方面的书籍十分受宠。购书者绝大多数是毕业生。据了解,2007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分数线已于日前公布,至关重要的面试环节即将开始,使一些与他人交际缺少信心的应届毕业生十分挠头。希望借助书籍提高自己的分析、表达、社交能力。

  在山大图书馆期刊阅览室,《交际与口才》、《演讲与口才》、《涉世之初》等杂志近期大受欢迎。在心理学和社交类图书架前,不过5分钟,便有7人前来借书。一名刚刚借到一本《王牌演讲与口才》的大四女生介绍,不久前她通过了国务院某部的笔试,1月中旬面试,借本书看看“改掉自己不善表达的毛病”。另一位大三男生表示,尽管他本人对这类书籍没兴趣,但“就业逼着我去涉猎”。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对于时下书店中大量出现的社交与心理类书籍,省城高校不少大学生表现得“若即若离”。一些学生甚至会觉得,看这样的书令人想到“不务正业”,只是迫于走进社会的需要,好多人在悄悄地看。而大学开设的《公共关系学》、《心理学基础》等课程,学生普遍反映学不到多少待人处事的技巧,更谈不上有语言和交际训练。

  我国传统教育一直存在着“少说多做”的某种暗示,这在时下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纪培荣长期从事公务员制度教学和公务员招考工作,她认为,这种只看重理论或个人摸索的思路,在当前公务员考试面试中不可取。较好的办法应是两者兼顾,相互促进。临阵磨枪更多的只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一个人在语言表达、社会交际以及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能力,需要日常的点滴积累。她建议,从今后求职等方面考虑,在校生应从小事做起,从小处着眼,抓住一切时机锤炼综合能力,方可在求职时做到心中有数。


记 者 乔显佳  实习生 张照雷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