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填河增地援手乙烯项目 武钢工业港变石化厂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08:20 汉网

  汉网消息(记者吴昊通讯员王赤兵)武汉重点工程,武钢工业港港池改造一项,鲜为人知却别具“内涵”。

  这一改造,改天换地:数十年前,武钢人开掘河道,与长江连通,进出载矿舟船。后港区废弃,仅供周边企业排水,常年污水奔流。

  而今,人们填埋这条人工河大部分,新增工业用地1153亩。紧挨河道的武石化,就近扩建,扩大炼油能力,为80万吨乙烯项目落户武汉,预做供料准备。

  这一项目,市政府“埋单”2.56亿,显示一种态度:全力支持国家重点工程——80万吨乙烯项目。

  这一工程,施工条件恶劣,施工难点频发。

  周边大型工业企业,废水需不间断排出,工程新建1800米的排水箱涵。

  箱涵内径宽4米,高5米,巨大箱体上分布十余个竖起的烟囱状管道。

  长江汛期时,江水水位高于箱涵,废水充满箱体后,上升至烟囱状的管道中,至一定高度,重力转化为压力,将废水挤出箱涵。

  这谓之“压力排水”,与自然排水比,箱体必须承受巨大的水压,施工精度要求高,难度大。

  市水务局介绍,这是目前我市最长的一条压力排水箱涵。

  工业港长年接纳周边企业的废水,淤泥厚度深达十余米。市防洪勘测设计院原院长陈松山形容:“这些淤泥就好像一大锅稀饭。”

  按武石化用地要求,“排水固结度”达90%,“填土密实度”到95%,高于我市堤防建设要求。

  短时间内将“稀饭”变成能承受重型装备的工业熟地,难度可想而知。

  经反复比较,施工选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此法工艺复杂,沿海地区广泛运用,少见于我市。

  专家解释,先在淤泥中垂直楔入塑料板,后覆盖上塑料薄膜,抽成真空后,再在薄膜上堆上黄沙,利用真空负压和重力,一点一点挤出水分,让“稀饭”变成“土地干”。

  厚厚淤泥下的复杂地形更是工程“拦路虎”。

  这边,一个桩打下去20多米,相隔2米,下一个桩,打了30多米还没到底,原有的设计难以满足需要。

  水务部门遍寻名家“会诊”,河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专家接连“驰援”,从原来的单一桩基,改为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CFG桩、粉喷桩“四桩齐上”。

  专家表示,1000来亩的工程,要混合使用4种桩基,国内罕见。

  排水箱涵出水口与长江相连,工程新筑200余米的土堤,缩短我市堤防“防线”3850米,防洪效益十分显著。

  昨日,市水务局透露,改造工程主体完工,淤泥排水正在继续,不久,1153亩工业熟地即可移交企业。

  

填河增地援手乙烯项目武钢工业港变石化厂区

  上图:改造前武钢工业港港池。

  

填河增地援手乙烯项目武钢工业港变石化厂区

  图:改造后武钢工业港港池的现状。王赤兵提供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