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新平丕且莫 烟盒舞的疑似发源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10:05 云南日报

  

新平丕且莫烟盒舞的疑似发源地

  很难想象,会有一群人用这样地方式来演绎音乐会:在大拇指和食指的敲弹下,手中的圆形木盒不时地流淌出声响,然后,在跳跃的舞步中,一场没完没了的狂欢便拉开帷幕。鲁奎山上老一点的彝人把这场狂欢称作“楂奇比”,而年轻的彝人们则把它叫作烟盒舞。

  据史料《蛮司志》考证,1368年前后,一群彝族艺术家们也许是同时迷恋上了“指尖上的艺术”,灵光一现便把庞大的彝族花鼓舞浓缩成了更为精巧的烟盒舞,并乐此不疲地演绎下去,直到数百年后仍源远流传。至今,也许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是谁发明了广受人民欢迎的烟盒舞,但作为烟盒舞的发源地,新平扬武镇,或者更精确的说是丕且莫村委会,一直被许多人所承认着。电视机中播着自己的烟盒舞

  距离新平扬武镇17公里,深埋于高大的鲁奎山,稍不留心,丕且莫,这个只有223户人家的村委会很容易被掩没在沿途的黄土与巨石中。但就在丕且莫,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听见烟盒清脆的“啼嗒”声,都会不由自主地舞动起身体,且歌且舞。

  在村民杨正祥的记忆中,每到傍晚饭后,几个姑娘总是会穿着盛装,弹着烟盒,忘我地跳起舞来;而一听此声,彝家小伙子却哪甘寂寞,抱着三弦,纷纷奔向了心爱的姑娘。于是,直到深夜,大山中还一直飞扬着动听的歌声。“以前没有电视,我们每天的娱乐就是手中的烟盒舞;现在有了电视,我们还是喜欢看烟盒舞,专门请人拍摄了片子放到电视机里看。”杨正祥如是说。

  事实上,正如杨正祥所说的那样,即使是面对现代文明的诱惑,丕且莫村的村民们仍近乎执着和专一地热爱着烟盒舞这种娱乐方式。20岁的姑娘杨凤琼已经离开鲁奎山到山外打工好长时间了,但是她总爱抽些时间回村子里,约上几个姐妹,弹起烟盒跳起舞蹈,纵情狂欢大半天。

  据了解,村子里除了“民间人士”跳的业余烟盒舞外,还有一群姑娘小伙组成了村里专业的烟盒舞队。舞蹈在土掌房中

  土掌房,丕莫村中一种独特的民居。依山而建,呈梯田排布,屋顶有如平板,加上上下左右房间相互相通,此家屋顶便有可能是彼家的过道,整个土掌房群落就如一个团结的蜂巢悬挂在鲁奎山中。如果说,是彝家人的灵感造就了烟盒舞的诞生的话,土掌房这种特殊的房屋结构形式,让烟盒舞真正地深入到了千家万户。

  吃完晚饭,杨正祥倚靠着家门正欣赏着山中的风景,突然听见自家屋顶上传来了明快的三弦声——不用说,姑娘小伙们又开始在跳烟盒舞了——土掌房使得烟盒舞就这样在不经意之间,便来到任意人家的客堂厨房,并成为一种彝家人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同样,由于土掌房的彼此相通,丕莫村的彝家人在保留隐私的同时,也给予了邻人们最大程度的信任。“夜不闭户”绝对不是童话寓言,“在丕莫村,出门办事是不用关门的。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盗、抢等案件。”该村村长说,“从某种程度上说,土掌房带来的信任,促进了烟盒舞的团队精神,这是一种和谐的文化。”永不消失的烟盒舞

  “由于人口越来越多,山里可用的土地就相对少了,人口和土地的矛盾凸现出来。”丕莫村村长说。据了解,这几年来,丕莫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不仅电视通了,政府还投资几百万给彝家山民修小水窖。这样一来,这个只出产紫洋芋、尖豆等几种作物的干旱山村可以用上方便干净的水。但是,人地矛盾却随着生活好而突出,在不久的将来,一部分村民将搬迁到生活条件更好的平坝子里。

  “无论在哪里,我们依然会跳烟盒舞,依然会把这个舞蹈传承下去。”杨正祥告诉记者。

  (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