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面孔2006:邬敬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10:32 央视《面对面》

  邬敬民

  解说:

  2006年,一篇名为《叫我如何不宰你》的文章在网络上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在这篇副标题为“一个导游的自白”的文章中,作者大胆披露了旅游界存在的种种黑幕,读后令人触目惊心。文章的作者就是深圳导游邬敬民,这篇真实署名的文章首先发表在邬敬民自己博客上,后来又被印刷成书。一连串的举动给邬敬民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也把这个本来默默无闻的导游变成旅游界颇有争议的焦点人物,那么,怒揭旅游界黑幕的邬敬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记 者:那你为什么要站出来说呢?

  邬敬民:我看到这个行业太混乱了,我只是一个小导游,但是我有良心,我有良知,我有思想,我觉得这种现状维持下去,很痛苦。

  记 者:看你这本书以后,可能很多游客会认为漆黑一团,有没有言过其实。

  邬敬民:没有,这是事实,这是真的,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

  解说:

  从1994年开始,十几年的导游生涯让邬敬民几乎走遍了中国,也到过不少其它国家,对旅游界存在的问题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而问题最集中、宰客最厉害的地方就在旅游的定点购物商店。

  邬敬民:因为在每一条旅游线路上都有这种购物店,而且购物店有很多家,也都是恶性竞 争,在竞争的同时,要吸引旅游团把客人送到这里来,必须提供高额的回扣。一般的行规我们只能拿10%,但是购物店它提供的是40%到50%,是旅行社把这笔钱拿走了。而且购物店除了提供回扣以外,还要付人头费、停车费。

  记 者:什么时候给你钱,不会被发觉吗?

  邬敬民:钱呢,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有些店是给现金,客人上车的时候,我说看看人齐了没有,我去上个厕所,我东西忘了拿了,很多借口,实际上你不用讲,也没有问题,很多客人都明白,导游去拿回扣了。

  解说:

  由于各家旅行社的竞争,旅行社对游客的报价越来越低,各种各样打着优惠名义的低价团开始出现,那么,诱人的低价团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猫腻呢?

  邬敬民:大家看一下,这里面,北京人去香港游,是港澳四天,四天三晚,它的地接价是负300。就是说你来香港游,我一分钱不收你的,我还倒帖300给你。

  记 者:能兑现吗?

  邬敬民:兑现啊。这个钱不是给游客的,它是给北京旅行社的。所以北京旅行社完全可以说,好了,你要去香港游,我一分钱不收你,你就可以去了。它实际上已经一个人赚到了300块钱了,这300块钱香港旅行社给它的。同样的一个行程,港澳四天,广东人去要多少钱呢,我们要交800块钱给香港人,你看,差1100块钱呢。

  记者:因为广东人不会上当?

  邬敬民:对,因为他们很了解情况。如果是厦门、海南人,就花600块钱就可以了,他们还能上一点点当。

  记 者:香港方面这个钱从哪儿来?

  邬敬民:从游客身上诈出来的,欺骗啊、逼啊。所以你看一下,这里我们有一个词,叫“强迫消费”,香港维多利亚港一夜游150块钱。

  记 者:那150也不够啊。

  邬敬民:这其中之一而已,然后澳门游,澳门赛狗130块钱,还有泰新马,这里是关口现收健康自费,就是一到海关集合的时候,就先收1000块钱。报名的时候是一块钱,然后到了海关1000块钱拿过来。

  解说:

  邬敬民的挺身而出,让人们知道旅游界部分黑幕的同时,也让人们开始关注导游这一特殊的群体。在邬敬民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一个导游流着眼泪拿刀宰客的

漫画。导游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承受着怎样的压力?

  记 者:那你们和旅行社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

  邬敬民:买卖关系。就像买猪肉一样,客人就是猪肉。我14000买过来,我爱怎么刀切,包 饺子、油炸,不关你的事,就是这样。

  记 者:旅行社有管理吗?或者说它没有管理吗?

  邬敬民:没有管理,你给我交钱就行了,谁交钱我给谁做,谁交得多,我就给谁做。就是这样的。

  记 者:公司怎么考核你?

  邬敬民:就是那个成绩表,购物表,谁卖的最多。

  记 者:唯一的指标吗?

  邬敬民:几乎是这样的。公司有一个排行榜,每个月贴一张纸出来,第一名是谁,第 二名,第三名。

  记 者:那么照你这么说最优秀的就是最黑的?

  邬敬民:可以这样讲,只要你能帮公司赚到钱,你能宰客,你能宰客宰得好,你自己的利益也得到保证了,公司也赚到钱了,你就好导游。

  记 者:在我的印象当中,导游应该是游客的一个依靠,尤其是到了国外,到了陌生的地方?现在呢?你们跟游客什么关系?

  邬敬民:有一个导游很厉害,什么团到了他手里,榨得干干净净的,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怎么评价他呢?他见到一个客人,就像见了杀父仇人,不把你榨干他誓不罢休,这是最狠的,这是高手,很厉害的。

  余秋雨

  解说:

  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总能吸引众多人的目光,除了歌手的演唱之外,2006年的大赛也同往届一样设置了综合知识问答,担当综合知识评委的余秋雨也同样成为话题的中心,尤其是在大赛后期,一向温和的余秋雨居然大发雷霆,用“幼稚、空虚、肤浅”来形容选手的表现,更将他们称为“被宠坏的一代”。

  记者:很多人都在看青歌赛,但多很人都记得余老师上一次当青歌赛评委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再也不当评委了,为什么这一次又出现了,又接受邀请。

  余秋雨:表面上是因为有小报说中央电视台这次青歌赛将会聘请我和李敖一起来做评委,这件事情我很好奇,李敖怎么会远渡海峡再来做这样的一个事情,这很奇怪,所以我打电话问,我说我怎么不知道,你们也没来邀请。好这个自投罗网了.。

  记者:你主动打的电话。

  余秋雨:我主动不是要做,我只是说这个全国都刊登的新闻,我想谣言很多了,怎么我不知道。而且上面写的都是重金聘请,对我来说就觉得有点不公平了,那么就想问一下。问一下他们就非常诚恳地希望我能够这次真的参与。

  记者:那青歌赛评委这样一个位置对你来说有什么吸引力呢?你为什么愿意接受呢?

  余秋雨:最大的吸引力是我的目的和中央台的目的在不同的方向上找到了一个交集点。中央电视台它要搞歌手选拔,而我呢却希望能够通过一个非常高的收视率的媒体,能够向全国很多观众来传播一点现在大家都需要知道的文化观念。

  解说:

  在央视索福瑞发布的调查结果数据表明,在2006年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期间,每天都有超过三3亿人在观看比赛,作为综合知识问答环节的评委,余秋雨点评的内容甚至是点评时间的长短都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记者:如果余老师您站在他们的位置,您能对所有的问题都对答如流吗?

  余秋雨:我也讲了,就是答不出的人,其实在普及这个问题的知识,他和我一起共同完成了一个使命。

  记者:但是很客观地说,做一个评委,你已经成为青歌赛现场的一个焦点,而且成为青歌赛场外的一个话题。

  余秋雨:各种比较好的声音都能够被广大的民众分辨出来。一个原来谁也不太知道的比如一个学者,也可能由于在电视里讲了几次课大家都知道了,这其实不是坏事,是件好事。

  记者:但是一个人在整个这个活动中间那么突出,你觉得是个好事吗

  余秋雨:这其实完全和这个人那个人的人际关系没关,是事情本身有点意思。比方我刚刚跟你讲牵涉到一个对我们国家命运的思考对文化价值的思考。我更多讲的是对文化价值的比较,这些东西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当然很重要呀。

  记者:但是我也听到对余老师的褒奖,认为你是不可以替代的,你这样认为吗?

  余秋雨:其实任何人都可以替代的,而且替代以后可能出现另外一方面的精彩。

  记者:但是看到对余老师褒扬的一面的同时我也看到很尖锐的批评。

  余秋雨:对,历来如此。

  记者:有一种意见认为你说得太多,有卖弄的嫌疑。

  余秋雨:萧伯纳有一个戏叫做《武器和人》上演的时候,全场欢声雷动。突然,有一个人跳出来说:萧伯纳,这是一个坏戏明天不能再演了,这么个糟糕的戏。萧伯纳笑咪咪地说: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我的想法和你一模一样。但是,我们两个似乎很孤立,你看那么多掌声,我们还是少数服从多数吧。

  每年我们都会送走一些人,因为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是人之常情,但确实有一些人,他们的离去会成为很多人的集体怀念。2006年,王光美逝世,她和刘少奇同志的爱情以及晚年创办的幸福工程让人尊敬;2006年,霍英东去世,他的传奇经历以及去世后庞大家族产业的分配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这一伟大胜利的同时,长征中牺牲掉的无数先烈再次勾起了人们的哀思。

  开国元勋后代

  解说:

  2006年七、八月份,二十多位开国元勋的子女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长征队伍,耗时近四十天时间重走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长征之路。这支特殊的队伍成员包括: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任弼时书记之女任远征、董必武主席之子董良羽、朱德元帅女婿刘铮、贺龙元帅之女贺晓明、彭德怀元帅侄女彭钢、刘伯承元帅之子刘太行、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徐向前元帅女婿张元生等。重走长征路所见所闻的点点滴滴,令他们触动很深。

  张光东(张云逸大将之子):干部团截获了龙云向贵州运送的军旅地图,还有一批腊肉,当时莫文华同志送给他很小条这个腊肉。我父亲曾深情讲过这句话,这是长征路上吃的最好的东西。

  7月22日,在福建长汀的福音医院旧址,陈知建发现了1927年父亲左腿受重伤时做手术时的病床。

  陈知建:我们家的人看一看喽,没想到这次能跑到这来,是傅连璋要给他截肢的,傅连璋说了半天,说这个不行,说截了肢我还怎么打仗啊,后来,很难的,保留下来这条腿,真的很难的。

  在皎平渡一个小山洞前,周秉德不敢相信,这是周总理等领袖当年休息、办公、指挥渡江的地方。

  周秉德:那个山洞简陋极了,简陋极了,就是一个小山洞,就是野兽可以随便进出的地方,而且地下也都不平,都是非常带棱带角的那些石头,怎么想象得了,当时就在那紧张地指挥战斗,九天九夜,战士们都过去。我把石头带了,做个纪念吧,自己。

  因为朱敏身体不适,79岁的丈夫刘铮替他跟随队伍,一路来到了父亲朱德当年居住过的地方。

  刘铮:真想躺一躺,体会一下老人家的床,休息休息。

  解说:

  对于这些开国元勋的后代们来说,长征在他们心目中有着不同于常人的位置,这是队员们在湘江战役遗址酒祭湘江的情景。

  黄梅:他(黄克诚大将)说这是他一辈子,一生中最惨烈的一仗。然后我看到那个湘江的时候,我看就是这么,不是真的湘江,是一个支流,只是窄窄的一湾水,很平静,我们看见水底的水草,看见对岸的倒影,就是这一湾水,当时简直是烈士的血都洒满了。

  解说:

  在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这些元勋的后代重走长征路自然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虽然“情系长征路”活动从筹备之日起就相当低调,但随着各种报道的增多,慢慢地出现了一些猜疑的声音。

  记者:由于你们的家庭背景特殊,外界有很多猜测,说你们是不是拿着公款来旅游了?

  罗东进:出发的时候网上是有人说他们开着

宝马,开着奔驰,拿着善款去旅游。网上有这种(说法),当然网上的有一些年轻的朋友们,他们不知道内情。或者是他们有一种对一些高干子弟,怎么说呢,有一种看法,这些看法我想有的是不了解情况。

  记者:这次活动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

  罗东进:我们出来的时候就规定了五不准。

  记者:哪五不准?

  记者:一个是不坐小轿车,你不说我们开宝马嘛,我们基本上都是坐的中巴、大巴,一个我们不住高级宾馆,一个我们不接受礼物,一个我们到了旅游点决不去旅游,不看,我们就走和长征有关的,和这两万五千里这个长征有关的地方我们都能看的尽量看,再有一个不向人家要酒喝。

  记者:做到了吗?

  罗东进:我们基本上做到了,但是有一些,他们特别热情,非让我们住的那些地方,我们有的时候到了那已经都安排好了,但是只要能够按我们这个要求做的我们一般都做到了。

  霍震霆

  解说:

  2006年10月2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知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在北京逝世,人们这样评价霍英东,他生命中有两条轴线,一条是香港,一条就是北京,生命最后一刻他是在北京去世的,而灵柩回归香港也为他生命的起始和终点作了一个生动的诠释。

  记者:在香港安葬是他自己的意愿吗?

  霍震霆:原来对我来说这是最难的一个选择,一直以来他没有谈过他的后事。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我觉得就是回家嘛。

  记者:最后的安息地选择在柴湾佛教坟场?

  霍震霆:是,因为大家提出来他是国家领导人,在国内来说都是火葬的。但是我们家都是有传统观念的,我们广东人都是土葬的。我觉得这个对他来说,就是他的家,他走的时侯就平平凡凡一个人,一个人葬在香港的海港。

  记者:这个葬礼除了很高级的规格以外,我们也看到很多很传统的仪式。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霍震霆:你看我们烧很多东西给他,陪他下一生,所以考虑老人家,我妈妈很多传统的观念,我觉得是一方面的官方的意思,还有家里很多传统的意思。大家后人一个安心。

  解说:

  霍英东一生赚取亿万财富,在他逝世后谁将成为他的接班人?霍氏的庞大产业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霍英东一生共有三位太太,13个子女,霍震霆、霍震寰、霍震宇都为第一房太太吕燕妮所生,霍英东把体育产业留给了大儿子霍震霆,商业王国由次子霍震寰接管,三子霍震宇则继承高科技产业和晚年投入巨大心血的南沙项目。其他两位太太冯坚妮、林淑端所生的子女不得参与家族产业的经营,只能从事法律、医疗等职业,他们拥有家族产业的股份却不得出让股权。

  记者:其他子孙不得经商,让很多人费解,您能解释为什么吗?

  霍震霆:是,一直以来我们大家都有分工,分得不错。他事业很多。家庭的事一定处理得很好。对爸爸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责任。

  记者:那你们会不会因为这种分工的不同产生矛盾甚至不平衡呢?

  霍震霆:我看你看的电视剧太多,很多时候都是。现在年轻人跟我们以前不一样了。大家教育背景不一样,很多现在都独立了。现在我的儿子在美国做事,他也不一定愿意经商。所以我觉得,现在年轻人有他自己的创业的,还有我觉得他做什么都无所谓。

  记者:您觉得三兄弟能把父亲的事业做得更好吗?

  霍震霆:用我爸爸当时的典范,不一定做很多,但是一定要保持他给我们这方面的精神。

  解说:

  在霍英东逝世后的第二天,新华社电文在报道中称他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香港特首曾荫权称他为“香港人爱国的典范”。在他之前,没有人一个香港人获得过如此高的评价。

  记者:您怎么看待这种评价呢?

  霍震霆:因为第一爸爸刚刚离开我们又很难评价自己的爸爸。唯一可以说的是,这几十年都可以在他旁边,很多时候不是他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我看他成功的是处事态度,每件事他考虑别人的感受怎么样,每件事他觉得要考虑社会,再讲大一点都要考虑国家。一直以来都是他做人的宗旨

  当还有11天就要结束2006年的时候,相声艺术家马季先生离开了我们,伴着对他的追悼和回忆,他曾经说过的相声又一次给人们带来了欢乐。逝者如斯,我们还需要继续前行,而生命中点点滴滴的美好和欢乐就成为我们前行的理由和动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87,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