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在"孤独"中寻找后继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12:25 海峡都市报

  

在"孤独"中寻找后继者

  20多年来,他就是这样奔波在路上

  N本报记者 李帅

  见习记者 张伟 文/图

  感动福建2006年度人物

  12号候选人 龚家唐

  61岁,福安潭头镇下洋村人,他曾经是一个布袋戏艺人,他以布袋戏宣传禁毒。在那些真正在偷偷种毒的边远山区,很多人连普通话都听不懂,再强大的宣传也到不了他们那儿。布袋戏是他们唯一能理解的方式。正是因为布袋戏有这样的力量,2006年,龚家唐当选为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然而,这位慈祥的老人越来越衰老,人们心中的“禁毒英雄”因高血压疾病,常常挑不起钟爱的担子。在孤独中,他坚持着信念,同时,一次次寻找用布袋戏宣传禁毒的后继者,然而,要出力又贴钱,在别人眼中是一件“傻事”,“傻事”没人愿意做,等待着他的是一次次失望和遗憾。今后,谁还能像他一样“傻”呢?

  感动理由:“败家”做公益的老人

  下洋村的人要想出山,只能通过一条不足两米宽的羊肠小道。在这条路上,挑工是最苦的职业。

  龚家唐是挑工中的另类。他既不挑茶叶,也不挑竹笋,四五十斤重的担子里是两个木箱,装着小戏台和十几个布袋玩偶,而他要去的地方,是大山更深处的山村………

  这么多年来,老龚的妻子早已习惯了丈夫的“败家”,每年卖茶的钱全被用来买油漆、墨水和纸张,写宣传标语用。就连“十大民间禁毒人士”的3000元奖金,还没捂热,又被他捐给村里修路了。

  在学校当教导主任的儿子龚宏峰,一家三口至今还只能在学校的宿舍住。每年春节,还要被老父亲催债。儿子孝敬的几千块钱,一转眼,又都用于更新戏台了。

  这个冬天,龚宏峰跟老父亲闹了一次,最后把父亲关在了屋里。老龚的高血压越来越严重,最高时能飙到180毫米汞柱。“儿子说什么也不让我出门。”老龚屈服了。但是,血压一降到正常值,他又挑起担子走乡串户去了,只是身边多了一瓶降压药。

  事业的孤独:宣传公益后继无人

  记者来到下洋村时,进村的山路正在灌水泥,村民说,这还多亏老龚利用他的“名人”身份上下疏通关系才跑来了资金。

  3公里长的山路,记者走了将近40分钟。路旁就是上百米深的山谷,山风穿峡而过,吹得山林里松涛阵阵,仿佛要把人吹往谷底。就连这样的条件,也是老龚所不曾享受过的。“那时的山路遍布碎石,最窄的地方不足一米宽,要侧着身子才能过去。”

  在下洋村小学放学的时候,一群孩子坐在村口的柴草垛上,当着记者的面,咿咿呀呀地唱起了龚家唐先生编写的禁毒歌谣:吸鸦片,海洛因,祸国殃民危害深,摇头丸,麻醉品,毒品未除不安宁……12岁的林志文跟记者说:村里小伙伴都会唱这种歌谣,是龚爷爷写在小学里的黑板上,龚爷爷演布袋戏的时候看过,看多了就会唱了。记者问他,见没见过真正的毒品啊?“毒品就是白粉,就跟粉笔灰一样,那东西碰都不能碰,一碰就完了!”

  40岁的村民老林主动跟记者念叨起一段往事:“前几年,我弟弟二十来岁,在广东打工,他在广东迪吧里接触了摇头丸,说是‘蛮好玩的,玩的时候吃一颗玩起来挺过瘾的’,龚先生知道后,主动上门,跟我弟弟细细地说毒品的危害,跟我弟弟讲毒品怎么伤身体,吸毒后整个人怎么变得没人性啊,还跟我弟弟举吸毒吸到家破人亡的例子,那时候龚先生不是名人,就是凭着菩萨心肠,劝我弟弟,还好劝回来了,打那之后,我弟弟再没有碰过那东西了,多亏了龚先生啊。”几年后的今天,老林却有了自己的忧虑:“今后,龚先生走不动了,再有沾上毒品的后生可咋办呀?”

  “村里的娃娃都能唱布袋戏,他们不是想和龚先生学吗?”记者说这话时,心里有几分兴奋,坐在旁边的一位村干部说,村里的年轻人长到十八九岁,就会到外面打工、上学,就算留在村里,也不会干这种“傻事”,没工钱、有时还要自己贴钱,现在的年轻人谁会做这样的事。

  路上的孤独:方便面陪他走山路

  “一个人走,太累了!”老龚苦笑一声。其实,老龚曾经有个“伴”,后来大家“和平分手”

  [1] [2]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