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大连晚报:琴童父子演绎现实版“和你在一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22:56 大连晚报

  时间:2006.10.24

  大连晚报

  稿件记者: 徐瑾 实习生 邹茜 罗晓娜

  “专题片里的琴声都是宋徽中自己拉的吗?”“在这个动人的故事后面,现实中的宋徽中是怎样长大的?我想以他的成长经历教育我的孩子。”10月20日晚,央视10套《讲述•文明中国》播放了以大连市小学生宋徽中拉琴筹款为题材拍摄的专题片《琴童》。《琴童》故事让很多人落泪,市民对故事中的主人公一家也格外关注。

  在一年多的跟踪采访中,记者了解了这一家人的很多故事。宋徽中的学琴经历,和他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宛如现实版的“和你在一起”。

  一生的遗憾——爱小提琴却无缘学琴

  10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宋徽中家的时候,小徽中正在满头大汗地练琴,他的父亲宋文涛则坐在一旁监督。“徽中,你这个音符没拉准。”在记者听来流畅的旋律中,宋文涛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毛病。

  记者和宋文涛的对话就是从小提琴开始的。“说实话,拉小提琴是我最大的梦想,但是我和小提琴却没有缘分。”回忆起往事,宋文涛不胜感慨。他告诉记者,自己出生于1956年,当年,宋文涛一家6口全都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生活。但年幼的宋文涛却对音乐异乎寻常地热爱。“我舅舅有一把二胡,但舅舅十分爱护它,从来不让我碰,我只能偷偷拉几下。”

  10岁那年,宋文涛的母亲拗不过他,花5分钱给他买了一支笛子,宋文涛的少年时代就是在笛声中度过的。“我13岁那年全家被下放到普兰店农村,邻居是一个知青,从他房间里常常传出一种美妙的旋律。后来我才知道,那种乐器叫小提琴。”小提琴的旋律在年少的宋文涛心里扎了根,但当时贫寒的家境却无法满足他的心愿。

  宋文涛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宋徽中身上。

  “专题片里的琴声都是宋徽中自己拉的吗?”“在这个动人的故事后面,现实中的宋徽中是怎样长大的?我想以他的成长经历教育我的孩子。”10月20日晚,央视10套《讲述•文明中国》播放了以我市小学生宋徽中拉琴筹款为题材拍摄的专题片《琴童》。《琴童》故事让很多人落泪,市民对故事中的主人公一家也格外关注。

  在一年多的跟踪采访中,记者了解了这一家人的很多故事。宋徽中的学琴经历,和他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宛如现实版的“和你在一起”。

  一生的遗憾——

  爱小提琴却无缘学琴

  10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宋徽中家的时候,小徽中正在满头大汗地练琴,他的父亲宋文涛则坐在一旁监督。“徽中,你这个音符没拉准。”在记者听来流畅的旋律中,宋文涛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毛病。

  记者和宋文涛的对话就是从小提琴开始的。“说实话,拉小提琴是我最大的梦想,但是我和小提琴却没有缘分。”回忆起往事,宋文涛不胜感慨。他告诉记者,自己出生于1956年,当年,宋文涛一家6口全都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生活。但年幼的宋文涛却对音乐异乎寻常地热爱。“我舅舅有一把二胡,但舅舅十分爱护它,从来不让我碰,我只能偷偷拉几下。”

  10岁那年,宋文涛的母亲拗不过他,花5分钱给他买了一支笛子,宋文涛的少年时代就是在笛声中度过的。“我13岁那年全家被下放到普兰店农村,邻居是一个知青,从他房间里常常传出一种美妙的旋律。后来我才知道,那种乐器叫小提琴。”小提琴的旋律在年少的宋文涛心里扎了根,但当时贫寒的家境却无法满足他的心愿。

  母亲最知道儿子的心。宋文涛20岁那年,母亲托人从大连给他买了一把小提琴。“当年买那把小提琴花了20元钱,那是我们一家6口一个月的生活费。”有了小提琴后,宋文涛就拜邻居知青为师学琴。可是他还没有学会拉音符,征兵开始了,宋文涛也入了伍。

  一句话的决定——

  孩子圆了父亲的梦

  随后,宋文涛跟着部队到了云南,那把令他魂牵梦萦的小提琴则被留在了普兰店农村的家中。“到今天为止,我只会拉空弦,一首曲子也不会拉。”宋文涛遗憾地说。从部队复员后,宋文涛到大连港寺儿沟港务公司做了一名司机。随后他结了婚,有了孩子,小提琴的往事被渐渐淡忘。

  1993年的一天,宋文涛带着年仅6岁的小徽中到奶奶家玩。“当时我母亲家要动迁,她正在收拾东西。一个用塑料袋层层包裹的东西引起了我母亲的注意,打开一看,正是我的那把小提琴。”宋文涛说,因为年代久远,小提琴的一根琴弦已经断了,但在宋文涛眼中,这把琴正如他心中被尘封已久的梦想。

  “当时我母亲拿着小提琴问我,还要不要了。”宋文涛则伤感地问儿子,你愿不愿意学。“我学,我愿意学!”6岁的小徽中当时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小提琴,也不知道这把琴对于父亲的意义,但是他快乐的回应让宋文涛感到无比安慰。

  “就是从那时起,我把徽中送到少年宫的小提琴班,我清楚记得当时的学费是半年240元钱。”宋文涛说。也就是从那时起,小提琴成了小徽中生活的一部分。

  一腔慈父情——

  为培养儿子去看澡堂

  年幼的小徽中难免淘气贪玩,为此他没少挨父亲的巴掌。“我记得徽中学琴半年后,有一次参加少年宫的演出,4个孩子合奏小提琴曲《白毛女》。但是演出的前一天晚上,徽中竟然还不会背谱子。”宋文涛给儿子下了死令:不背会谱子就别睡觉!就这样,宋文涛拿着拖鞋站在儿子身边,背不出来就打一下。到夜里11时,小徽中终于流着眼泪把谱子全部背了下来。“说实话,打儿子我也心疼。但是我就是要让他知道,学一样东西,就必须坚持做到最好。”宋文涛说。

  为了让小徽中克服拘谨,培养他的表演能力,宋文涛带着他到自家周围的小饭店拉琴。“每次我都跟老板说,我们不要钱,就是想让孩子锻炼锻炼。所有人都给我们提供方便。”宋文涛说,刚开始小徽中十分害怕,拉琴的时候出错不说,还总是低着头。可两年多下来,周围的小饭店都被他们爷俩跑了个遍,很多老板也都认识了小徽中,每次他去拉琴,就给他买个雪糕当奖励。而小徽中也在这种锻炼中成长起来,在多少人面前演奏都能做到神闲气定。

  看着儿子拉小提琴一天天成熟起来,宋文涛又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换工作。宋文涛原本在大连港寺儿沟港务公司做司机,一个月的工资近2000元,可是他却主动向单位领导申请,放弃司机的工作,给单位看澡堂子。看澡堂的工资只有800元,而且都是些退休人员,所有人都对他的决定表示难以理解,可宋文涛却有自己的“小算盘”。“我想,看澡堂子可以倒班,每值一个夜班可以休两天,正好可以带徽中上课,并看着他练琴。”宋文涛说。

  一家人的梦想——

  考入中央音乐学院

  为了不断提高小徽中的琴艺,宋文涛夫妇还经常带他去听各种演奏会。2004年底,一位叫王中男的小提琴演奏家进入了宋文涛的视野。“王中男老师曾在东京艺术学院取得音乐博士学位,现在是大连大学的特聘教授,水平非常高。我当时就打定主意,让徽中拜王中男为师。”随后,宋文涛多次诚恳地请求,最终,王中男被他的诚意打动,收小徽中为学生。

  几年下来,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小徽中的学琴费用和各种花销不断增加,每月都要花上近2000元。小徽中的妈妈也下了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在大菜市摆摊维持。“说实话,我们家现在一分钱都攒不下。”宋文涛告诉记者,为了儿子,他们夫妻俩拼了。小徽中也没让父母失望,在去年5月举行的第五届蒲公英中国青少年艺术新人选拔赛上,宋徽中凭借一曲《金色的炉台》获得第一名。

  央视《讲述》栏目编导李彦莉曾经学习过几年小提琴,她表示,弦乐器的音准非常难找,对于父母都不懂小提琴的小徽中而言,没有音乐氛围却能学习到这个程度,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对此宋文涛表示,他这几年陪孩子上课也慢慢懂了乐理知识,加上平时总听这方面的乐曲,“现在孩子哪里拉得不对我都能听出来”。

  今年9月,宋徽中升入了初中。谈到将来的理想时,小徽中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来能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进而考入中央音乐学院。“走专业路子,也是我们一家人的心愿。我最佩服的是郎朗的父亲,他为了培养儿子倾尽所有。”宋文涛说,眼下他们全家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本人还有些铜镜和古钱币收藏,我想将来卖了这些收藏和房子来培养徽中。”宋文涛的目光里透着执著。

  采访后记

  宋文涛和宋徽中的故事,让记者想起几年前陈凯歌执导的一部电影——《和你在一起》。从年幼时就开始拉小提琴的孩子,对儿子寄予深切期望的父亲,历尽生活磨难却全力打工为儿子支付学费的经历……电影《和你在一起》感动了很多人,而宋文涛和宋徽中的故事则像极了电影里的情节。

  “我很钦佩你,但并不赞同你的想法。”在接触过程中,记者不止一次地对宋文涛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在记者看来,也许目标低一点,生活会更快乐。但宋文涛却坚决地将这些归纳为“世界观不同”。他说一定要做到最好,才不会后悔。这个普通父亲的期望令人动容。虽然这种观点不能复制到所有人的生活中,不是教育孩子的典范,也许正是有了这种决绝,才有了《琴童》的感人故事。无论如何,我愿意祝福这对父子,祝福他们能实现自己的梦。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