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父母的问题比孩子更严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03:0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1992年,那篇《夏令营中的较量》所引发的讨论,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2006年年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研究》,再一次给了我们在国际视角下,审视中国学生十几年来变化的机会。

  时隔15年,这次调查的课题组组长仍是《夏》文的作者孙云晓;这一次,他又发现了什么?1月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对孙云晓的专访。

  1992年,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在采访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时发现,和同龄的日本孩子相比,中国孩子身上存在很多缺点,比如独立性差、不能吃苦、没有环保意识等等。他在《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中曾担忧,中国孩子是日本孩子的对手吗?当时这篇文章引发了持续几年的全国大讨论。

  2006年年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研究》,再一次给了我们在国际视角下,审视中国学生十几年来变化的机会。为此,中国青年报专访了这一研究课题的组长之一,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

  父母 对孩子少了关怀

  记者:最近刚刚发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研究》。作为课题组成员,您在这次调查中有什么意外或印象深刻的发现吗?

  孙云晓:确实有几个发现让我们颇感意外。这次调查显示,中国父母给孩子的教育投入是4个国家中最低的。这和我们的日常经验正相反。中国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日常生活中通常是孩子所有的要求,父母基本上都会在第一时间满足。可是,孩子们却认为,父母给他们的投入并不多。我们分析,孩子们期望得到的应该是,父母多样化的关怀和综合投入。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父母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关怀比较少。

  比如,中国的父母把孩子当大人看的比例最低,中国的父母表扬孩子的最少。我们经常在国外的电影上看到,学校的运动会或集体活动,父母即使请假,也要亲临现场给孩子加油助威。可是在中国的学校运动会上,很少能看见家长的身影。此外,中国父母并不鼓励孩子参加过多的课外活动,而是希望孩子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父母 让孩子缺少锻炼

  记者:据您观察,15年前中国学生在夏令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在解决了吗?

  孙云晓:这也正是我要强调的。15年前暴露的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尚未解决,还有的问题比原来更严重了。比如,中国学生现在的实践能力和自主能力都比以前更差了。原因是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比以前大,实践的机会也变得更少。15年前组织的那次中学生野外探险夏令营,现在看来是非常难得的。放到现在,这样的野外探险夏令营,根本组织不起来。一旦有学生出事,动辄索赔上百万元,现在没有哪个学校敢承担这么高的风险。

  2006年11月,我专门去日本考察了他们的修学旅行制度。日本的小学生可以跟随学校组织的活动,在家庭所在地附近和同学待上一天一夜,初中生每年可以有3天~4天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在全国范围内的旅行。高中生则可以跟随学校出国旅行一周左右。日本的学校非常重视在修学旅行中培养孩子们的交往和合作能力,和谁住一个房间、和谁分到一组,都是老师特意安排的。日本的修学旅行制度迄今已经坚持了100多年,而中国孩子的野外锻炼机会却在不断萎缩。我们的学校,现在连本地春游都不敢组织,更不要奢谈到外地旅游,出国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

  父母 让孩子外紧内松

  记者:我们在调查报告中还发现,4个国家中,中国高中生的压力最小,这似乎也不符合我们平常的印象。

  孙云晓:我是这样看这组数据的:中国孩子的升学压力的确很大,我们从1999年开始,就连续监测了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化情况。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最近,这种状况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增加的趋势。

  但是除了升学压力之外,孩子成长中还有自立、金钱、人际关系等各种压力,综合起来看就不一样了。中国学生的压力通常来自父母或者学校对学习成绩的要求,真正自发的学习或者自立的压力很小,是一种外紧内松的状态。有专家把中国孩子的这种压力状况概括为“软垫理论”,意思是,中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论是小升初、初升高、考大学还是就业,哪件事情没做好,都有家长为孩子解决后顾之忧,家长就是孩子的安全垫。中国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一样可以坦然地住在家里啃老。这种现象在国外很少见。国外的孩子,独立的紧迫感比较强。国外的家长也确实说到做到,“你能养活自己了,我就撒手不管了。”

  父母 让孩子不会理财

  记者: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中国学生的理财观念比较差,对金钱没有感觉。这和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吗?

  孙云晓:据我分析,中国学生的理财观念差,是由于学生的零花钱来得容易。另一个数据是,中国高中生在4个国家中,打工挣钱的比例最低。钱不够花了就伸手要,还有很多家长会时不时主动关心孩子一下:“最近钱够花吗?不够了赶紧说啊。”要来的钱花起来就不会算计。相反,国外的学生一般都是自己打工赚零用钱。所以,他们从小花钱就得学会斤斤计较。

  父母 比孩子问题更严重

  记者:除了和国外学生对比,我们也应该和自身纵向对比。在您看来,中国学生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变化呢?

  孙云晓:学生的变化其实前面已经提到了。和原来相比,家长们的表现似乎更令人担忧。15年前,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只是一些零星的表现,可是现在,很多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对成长的理解都被应试教育给扭曲了。甚至可以说,父母的问题可能比孩子更严重。

  当然,父母的做法也是无奈的选择。在父母的背后,还有一种更大的力量逼着家长们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比如,孩子面临小升初了,如果没有乐器、外语、奥数等一技之长,很可能进不了重点中学,进不了重点中学就意味着上不了好大学,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这一连串的后果让家长不敢放手。

  据中国青年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