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第三季”要看市场“脸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06:44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一些地方种秋菜打“特色”牌、搞深加工,与粮食生产形成互补,但要长效推行,还有问题需解决———

  秋菜种植一旦长效推行,就得考虑系列问题:对粮食生产影响大不大,菜多了如何销,能否作为一个产业推进?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两菜一粮”相得益彰粮食安全是广大农村稳定的基础。2006年秋,一些旱区大力推进秋菜种植,无损粮食生产而实现增收,形成调改结合的良策。

  资阳谋划两季变三季的思路,即“两菜一粮”:秋、冬、春种两季菜,夏季经营好一季大春粮。大春以早制旱,躲过伏旱,推动粮食高产稳产,可望一季顶两季。今年资阳的旱地春玉米,因为收得早,亩产约400多公斤。石桥镇在收稻谷前,先在厢行内栽下芹菜。打谷后一月,芹菜成熟,每公斤最高可卖到4元。之后又栽一季莴笋,再获成功。

  遂宁以“发展蔬菜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满足城市需要”为要旨,力推无公害蔬菜,使之长足发展。该市不少地方都打算改变旱土、高塝地种小麦效益差的困局,改种收益相对高得多的蔬菜,同时也为经营大春粮留足空间。

  种特色菜织销售网2006年秋菜有所跌价,如再推行秋菜种植,2007年会不会出现“菜贱伤农”?“菜品有特色就不愁销,有龙头企业订单支撑则更好。”资阳的一个“老农业”说。

  遂宁在南强无公害蔬菜示范区大力推广美国西芹、韩国绿秀西兰花等名特优新菜。隆盛镇五一村有村民向记者展示一尺长的罕见红海椒:“这是‘大英红’,一家公司下订单包收,全村打算种150亩。”

  遂宁船山区、蓬溪县两地今年新建无公害蔬菜基地2498亩。有经验的龙坪镇人深谙“规模经”,他们固守百花四季豆、胡萝卜、热莴笋等几种蔬菜,外地商贩一下开来十辆车收菜。为了“春提早,秋延后”,很多地方搞起地膜小拱棚,大打“反季”牌。

  船山区今年秋作面积11.9万亩,有6.5万亩实现了订单生产;安居区常理乡,则广植合同大头菜……发展完善订单农业,利于护航“第三季”。

  扩大销售半径,放眼全国,市场就大了。遂宁建立“川中菜篮子网”,并定期从中国农业信息网等采集产销信息。一些地方以手机“织网”,热线联系,或派人出省促销。2006年秋,蓬溪细坝村200万公斤菜滞销,县农业局便火速联络重庆客商,每天运菜3万公斤。

  精深加工产业化有路卖初级农产品,效益不高。一些大力发展秋菜的地方,开始思考搞农产品精深加工。2006年夏,蓬溪县收割水稻后,利用秸秆开始稻田种菇,引进福建闽中公司统收蘑菇,加工盐渍蘑菇、干片、速冻菇等,出口欧盟、南非等。

  推进蘑菇加工产业化,蓬溪县坚持引导、推动、扶持而不包办的原则,按“支部+协会+公司+农户”的方式运作。每亩所需800元菌种,公司返100元,县上返150元,农民自筹550元。收菇时节,闽中公司在31个乡设收购站,两次提价收购,达到每公斤4元,且不打白条,现已收菇600吨,1.5万户菇农受益。

  蓬溪人算账:“过去也种菇,不像这样卖钱,现在种的蘑菇大约增值一倍。”2007年,除稻田菇增至万亩外,当地芽菜、胡萝卜、香葱、大甜椒等多种蔬菜也计划搞盐渍、脱水、榨汁等加工。

  秋菜产业化初试锋芒,同时还有很多路子可探寻。

  “第三季”还需要摸索2006年,全省共投入抗旱资金3.2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无偿提供秋菜种。这季庄稼,政府贴了钱,农民受了益。以后,还补不补?

  “这么大面积种植,明年可能补不了那么多。”大英县隆盛镇有干部说,农民出了钱,就会重视秋菜种植。

  蓬溪县干部认为,秋菜种植不宜由政府包办,可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主体,部门帮扶。”曾经,遂宁市船山区龙坪镇政府号召农民种这种那,一旦菜卖不掉,便找政府索赔。后来镇政府提出:菜农自己作主,不过多干涉;只以协会名义,提示什么土壤宜种啥菜等。

  乡村的劳动力大多出去务工,“留守老弱”能否胜任“第三季”庄稼?记者采访发现,像秋洋芋这样需稻草覆盖免耕和其他浅耕保水技术以及劳动强度低于“双抢”的秋菜,老人妇孺皆能胜任,但其他一些菜需要技术才能种得好,也适合年轻一点的劳动力去做相关工作。

  秋菜种植发展势头究竟如何,重在产销两个环节,关键在农民这个“主角”,最终看市场效果。从以上采访情况看,尽管2006年的秋菜种植取得一定效果,但要长效推行,难免会出现新情况,故还有一个摸索期。

  ■本报记者戴善奎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