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盼“禁择”公示招生名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09:17 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合肥将在基本实现市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基础上,彻底取消公办初中和小学招收“择校生”的消息传出后,迅速引发读者的热议。连日来,读者们通过本报庐州e家栏目的QQ和MSN聊天以及本报热线电话,表达了他们的关注。读者们热议的焦点包括:“禁择”能否一禁到底?如何防止变相择校的发生?省城何时实现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许多热心读者还提出了建议,如“禁择”后将新生名单和住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等。焦点问题1家长大多希望名师流动起来“我的理解是,实现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不仅仅是指有标准化的硬件设备,比如教学楼、电教设备、孩子们的活动场所等,作为家长,我们更看重的是学校的老师。孩子的任课老师中,有多少位是‘名师’,这才是我们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家住翠竹园小区的杨先生表示。

  对很多家长来说,择校就是为了“择师”。教师配置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才算合格,何时才能让市区所有的学校都达到这个标准,是众多读者关心的问题。许多读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去年沈阳市轰动全国的城区254所中小学1977名教师的大规模流动,在那一次教师流动中,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优质学校教师向改革学校流动,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沈阳市力求通过3~6年的优质师资“大流动”基本实现中小学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其实,去年合肥市也开始了备受家长关注的教师流动,但仅仅是在一中、六中、八中三所高中中实行,并没有涉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教师也会流动起来吗?什么时候开始?如何进行流动?家长们迫切地想知道答案。2焦点问题禁择应堵住关系“缺口”“虽然去年合肥市就说不能跨区择校,但实际上还是有人通过关系择校。我们家一个亲戚家的小孩就‘择’成了,现在每天上学挺远的,到处又在修路,大冬天的孩子六点就起床才能不迟到。尽管如此,我们都觉得挺值,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好好学,因为那确实是个好学校。”MSN上一位网友这样告诉记者。

  根据相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招生必须坚持“两个统一”,即新生户口与住址相统一,新生户口与父母户口相统一,初中招生实行“对口、划片、就近、免试”的办法。去年合肥市规定公办初中、小学不得跨行政区招收“择校生”,今后,合肥市将在基本实现市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基础上,彻底取消公办初中、小学招收“择校生”。

  一直以来,为了解决越来越多的外地来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合肥市允许父母户口不在本地的学生在肥借读。正是由于这种借读现象的存在,一些择校心切的家长,千方百计“钻空子”,以“借读”名义来“择校”。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对如何有效地防止变相择校有一定忧虑。焦点问题3公示招生名单住址接受监督“高考录取之后,哪个学生被哪所高校录取,都可以明明白白地公布出来,为什么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不可以这样做呢?”网友“停靠海湾”说。他认为,实现禁止择校有“禁”则“止”,光靠哪一个部门来当“裁判”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实现透明化操作,接受社会监督。

  “合肥市这么大,但大家挤破头都想进的初中就那么几所,总不能都让进去吧,这我们能理解,但只要有漏洞可钻,家长们还是用尽一切努力的,条子,票子,能用上的都用上,为了孩子呗。”一位读者说,“其实想想,学校可能也有难处,要平衡方方面面的关系不容易,越是好学校越难平衡。倘若可以放开来择校,捐资助学啊什么的要多少钱讲明了,我们交。但说了不能择校,却偏偏有‘特权’阶层实现了变相择校,这就让我们这些手里没有‘条子’的人心里特别不平衡了。”这位读者对“停靠海湾”的建议表示赞同:“如果各个学校、尤其是好学校都能把新生的名单和住址情况公布出来,让大家来监督,看看有没有违规的,如果有,追究学校和主管部门的责任,这样的话,谁还敢在众目睽睽之下违规择校呢?”焦点问题4学区房一再升温将加重教育负担尽管全面“禁择”的时间表还没有公布,但在热议“禁择”的同时,一些家长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为学区房奔走了。“去年,45中旁有一套7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要46万一次性现金支付,我犹豫了一下没有买,现在想买都买不到了。”读者张女士懊悔地说,家住经济开发区的她又看中了庐阳区的几处二手房,她专门打来电话到报社一一询问去年这些地方的学区划分情况。“我的孩子是男孩,今年要上小学了,上什么小学我觉得都可以接受,但中学一定要选个好的,后面的升学才能比较顺利。”张女士说。

  有读者说:“芜湖市在解决小升初问题上‘釜底抽薪’,三个月内取消了三所重点初中的初一招生资格,没有了大家都想挤的名校,也就不用‘淘’学区房了,安安心心地就近入学。”但也有读者对这种快刀斩乱麻的做法有异议,“对学校实行削峰填谷到底好不好,现在谁也说不清,过几年以后才能看到结果。”

  无论如何,有关人士表示,解决“择校”现象、减轻家庭教育负担,关键还是进一步均衡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