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学生的压力可能来自父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01:11 大洋网(来源:信息时报)

  记者探访 小玲在医院里的一天

  7:10 起床

  7:25左右 在管理人员的带领下领取早餐。乘早餐的盆是钢的、扁扁的,玻璃器皿或是水果刀等尖锐的带有伤害性的物品在这里是看不到的。

  8:00 见医生,接受医生查房。

  10:00~11:30 接受工娱治疗(工作和娱乐治疗),画画、听音乐或是跳舞。她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有时候医生会允许她整理内务。这里有的病人还要接受物理治疗,电磁疗等,但小玲是不需要的,因为她的反应期已经过去了。

  11:30~12:00 午饭

  12:30~14:30 午休

  14:30~17:00 家属探视时间。没有家人探视时,小玲可以打乒乓,看电视,看书,写东西。

  17:00~21:00 吃晚饭,然后看电视。

  21:00 上床睡觉(精神病人需要大量稳定的睡眠休息,以保持思维清醒。)

  大学生喊“郁闷” 情情爱爱不是主因

  采访中,高校的老师们还讲述了诸多骇人听闻的状况:父亲遇

车祸险丧命,大学生因此出现精神障碍,最后发展到半夜在校内不断跑楼梯;自小性格孤僻、多愁善感的女大学生竟扬言“死是一种欢乐”……这些由严重的心理问题发展成的精神障碍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广东高校中……而近一年来,高校内频频出现的大学生跳楼现象,更是让高校防不胜防……为什么如此多的大学生患上心理疾病?带着问题记者寻找了有关专家求解。

  广州市精神病院心理康复科副主任徐文军

  大多患者因为“环境刺激”

  徐文军告诉记者,在送入医院的精神病大学生中,有的是先天性的遗传基因导致精神病,但这样的学生只占了很少的比例。大多数学生还是因为“环境刺激”这样的外部因素促动的,他们以大学一年级和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居多。这是因为,大一的孩子刚刚背井离乡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上学业压力大,容易引起心理波动。大四的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和情感多重压力,也是易发的原因之一。

  广东省教育厅有关人士

  毗邻港澳思潮易多元化

  该人士指出,广东毗邻港澳,大学生面临着大量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对大学生的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心理影响,使得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迷茫、焦虑、自卑、苦恼、忧郁、嫉妒、逆反、甚至轻生意念等心理素质欠佳的问题。

  广东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许国彬、李幸民

  学生的压力可能来自父母

  两名专家均向记者证实,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最大原因是大学生受到就业竞争、人际关系、情感牵绊等各种压力,最终出现心理疾病,有的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有些不健康心理,矫正起来至少长达二三年时间。导致当代社会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诱因中,外界刺激导致的心理压力排第一位,包括就业、经济、学业各个方面;由于人际关系处理失当造成的心理失衡排第二位;而情感因素则由数十年前的第一位降到了第三位。而且,由于心理疾病的隐定性和积累性,它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此导致不少本可避免的悲剧。例如在心理咨询工作未开展之前,某高校出现过在一个月内、同一教学楼中连续发生两起学生跳楼事件。

  “学生的压力甚至可能来自父母,”由于计划生育,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寄予了太大的期望,这种过分的爱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而在中国,心理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人员的数量与质量都不足。海外则普遍设有心理咨询中心,由专业人士经过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执照后担任心理治疗师。在港台地区,每1000人就配备有1名专职心理人员。

  措施 成立专门机构辅导学生心理

  对于大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曾经联合发文,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并指出,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要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

  为了将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状况减少到最低程度,在原有系列工作的基础上,广东省教育厅近日成立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专家建议

  高校有必要设立咨询中心

  广州市精神病院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郭扬波

  “很多学生送来时已经很严重了,这让我们觉得忧心!”在记者采访中,精神病院的医生们不无遗憾地指出,很多学生在学校时就已经有幻想、胡言乱语等明显的精神分裂的状况了,但没有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以至于他们反复发作多次,才被送入医院,这时已经太晚了。

  据郭扬波介绍,一般刚刚发病的精神病患者从入院起,大约通过1~3个月的治疗就可以康复出院,很多大学生能够如愿重返校园,开始新的生活。但如果是反复发作的精神病患者则需要长达半年时间的治疗。更可怕的是,有的病人一但转入慢性病,则可能要终生服药,一但停药随时有复发的可能,对患者自身和家庭成员带来极大的伤害。

  郭博士认为,高校有必要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他认为现在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却忽视了人格培养。他强调,心理咨询是以个人自身的完美感、幸福感为目标,让内心达到最大的幸福,它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不同于以集体主义为指导的政治。心理咨询者与被咨询者之间,要互相信任、毫无保留,而且是不成利害关系的。他同时指出,大学生应该提倡快乐生活的理念,这样有利于好的心理的形成。

  有了宽容,就有了幸福

  广州精神病院心理咨询门诊副主任医师徐文军

  一旦心中出现郁闷、焦虑等症状要及时倾吐,或上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倾听专家的意见,千万不要憋在自己心中,自己钻牛角尖。

  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可以多参加集体活动,扩大交友圈子,多听朋友老师的建议。

  要注重培养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

  要自信,充分认识自己,愉悦地接纳自己;要有毅力,“任何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得到的,咬牙挺住就是一切”;

  要豁达,有了宽容,就有了幸福;

  学会自我调节,在失意与困惑时不过分压抑自己,懂得适当地宣泄自己的情绪。

  补上“苦难教育”的人生大课

  广州地区大学生患心理疾病的比率超过20%,让人感到吃惊。然而据北京市人大代表的一项立法调研,北京大学生患抑郁症的高达23.66%,超过10万之众。“大学病夫”如此之多,令人扼腕叹息。

  有人把原因归咎于“学费昂贵”、“考试压力”和“就业困难”,这都没错。然而,为什么没进大学、智商没那么高的其他同龄群体,患精神病的比例反而要低许多?这折射出现时不少大学生的情商严重不足,缺乏“苦难”的教育和实践,应是个重要原因。

  精英思想与市场现实,是裹夹大学生的两堵高墙。因被捧为精英,外界的定位以及他们的自我期望,都处于一个较高的心理估值,对人生艰辛的认识和实践准备,因此而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书本化教育和市场竞争的现实,又使他们难以获得进入社会所必须的承受、通融能力,读书、就业和交际上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措手不及,薄弱的心理防线一旦突破,种种精神病患便随之而来。

  相比之下,没能进入大学的学生,人生的期望值会低一些,吃苦的准备也会足一些,面对逆境多能坚持坚忍、苦拼的态度。我想这是不少用人单位,宁收中专中技生而不要大学生的主要原因。就业难吗?大学生如果愿到小城镇的基层工作,三五年后“世界”就是他的了,然而他们偏偏吃不了这样的苦。

  只有“成功教育”而没有苦难教育,这是时代的浮躁;这种浮躁在市场经济中发酵,成了精神病的病毒。当中,有多少东西值得反思。 贺贝

  来源:信息时报 专题策划 吴斌 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薛冰 实习生 汤静贤

  专题摄影 记者 萧嘉宁 朱元斌 巢晓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41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