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连环套诈骗又上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01:36 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济南1月10日讯9日上午,来自吉林的某公司老板杨某,慌慌张张到济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报案称,一伙自称是贵州宇鑫隆实业公司的人,利用假纳米高分子材料,设下重重圈套,诈骗其31万元人民币。

  经初步调查,事情经过如下:2006年11月初,杨某接到自称是贵州宇鑫隆实业公司销售部主任涂某的电话,称从互联网上看到杨某公司的基本情况,感觉其公司有一定实力,想让杨代理销售该公司生产的一种运用纳米技术加工而成的高科技材料“纳特滤网”,并承诺销后付款。杨某见有利可图就答应了。一周之后,一个自称是解放军某部队军需处的人打电话找杨,要购买2万米“纳特滤网”,并承诺可以立即支付50%的货款。经协商,达成每米33元的交易价格。后该“军需处”将一张面额33万元的电汇凭证复印件传真给杨。为鉴别真伪,杨某通过当地114查号台查到汇款凭证上的汇款行河北张家口农行“城通分理处”的电话,通过电话询问,“城通分理处”的“工作人员”证实部队的33万元已经汇出。杨某遂向涂某要货,涂某讲现在货源紧张,其公司厂长徐某正往山东运货,如果杨急着要货,可以与他联系。杨某马上与徐某取得联系,徐某让杨到济南接货,并声称由于这批货是别人定好的,如果杨急用必须先付款,2万米“纳特滤网”出厂价是31万元。杨某未及细想,就向涂某账户上汇了31万元,后将2万米“纳特滤网”运回,但当他再找“军需处”的人联系交货时,以前的所有联系电话却都已处于关机状态。杨某方知上当受骗。

  据记者向警方了解,近一两年,随着纳米技术的问世,利用购销假纳米产品设局诈骗的案件在全国部分地区接连发生,成为诈骗犯罪的新类型。其主要作案方法是“一唬”、“二哄”、“三蒙”:“一唬”是在产品环节,利用人们对新技术的不了解和盲目迷信,借纳米技术的“光环”包装产品唬人,为实施诈骗做铺垫;“二哄”是在推销环节,利用人们想赚钱但又不想承担风险的心理,开出十分优厚的代销条件,造成稳赚不赔的假象,进一步诱导受害者相信这是千载难逢的发财良机;“三蒙”是指在具体行骗过程中,利用人们对军人和银行、电信服务业的信任,采取冒用部队名义求购货物,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提供虚假付款信息,利用电话转移、查询功能“证实”单位存在等多种手段蒙骗受害人。如经不起诱惑,不认真辨别,很容易被忽悠上当。


记 者 李克新  通讯员 鲁菁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