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趟出条条增收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05:44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郑汝成文铭权 上任5年间,山河村长毛兔养殖规模达1.6万只,成为远近闻名的“长毛兔之乡”,不少外地客商慕名前来登门收购兔毛。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当初的1370多元跃升为3200多元。村里新发展多家企业,村道面貌一新,村民全部用上自来水。

  坐在火炉旁,6社村民冯陈洪一只手摁紧兔子耳朵,另一只手熟练地剪着兔毛。他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家养的300多只长毛兔,去年收入超过3万元。

  “一只长毛兔产毛期长达5年,兔毛销售价长期稳定在每公斤110元左右。”回忆当初,刘洪棋感叹,动员村民发展长毛兔是“走对了路”。

  2001年前,全村仅喂养100多只长毛兔,因不成规模,兔毛销售及价格都成问题。养长毛兔是否必然增收?村两委一班人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组织村民大面积贷款发展,而是让尝到甜头、又有一定资金和技术积累的农户“滚雪球”,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村里只是出资向刘泽双、刘伟等贫困农户每家赠送6对种兔。如今,刘泽双等多数农户养殖规模均上百只,刘伟更达到300多只,走上脱贫致富路。

  长毛兔养殖能有今天的规模,刘洪棋等村干部作了不少工作:聘请川农大教授、县畜牧局专家定期为村民开展培训,指导养殖户修建标准化圈舍,修桥铺路、畅通销售渠道……

  不过,让记者感到诧异的是,身为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刘洪棋自家竟然不见一只长毛兔!原来,他办的花岗石厂和林场效益不错,长期可容纳40多名村民就地务工,人均月收入上千元。

  “要尊重群众也包括我自己的选择!”刘洪棋认为,只要有钱赚,只要政策允许、不破坏人与自然和谐,所有项目村里都支持,并尽全力搞好相关服务工作。

  2003年,村民刘敏从巴中运回20只南江黄羊准备喂养。这给刘洪棋出了一道难题:本地自然条件适不适合?为此,外行的他跑了好几趟县畜牧局。如今,村里的南江黄羊已近500只。

  村民秦华打算在村里开一个较大规模的超市,刘洪棋等村干部积极为他出谋划策,最终帮助他确定了超市规模和经营主要业务,“没花冤枉钱,刚好合适”。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