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河边又闻捶衣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07:56 扬子晚报

  元旦期间,记者听说了几则关于泰兴市农村开展“清洁河道、清洁家园、清洁村庄”活动的小故事。

  城里媳妇下乡来

  今年元旦,河失镇夏港村的徐兰英老人精神特别好。

  老人的两个儿子结婚好几年,可两个城里媳妇很少往乡下跑,更不要说下乡过节了——老人家几年前就砌了6间高大的瓦房,可一直不注意收拾,两个媳妇嫌弃农村不卫生,不愿意下乡来。

  去年,村里开展了“三清”活动。对照其中清洁家园的要求,家家户户的露天粪坑必须加盖,家禽家畜要建专门的圈舍圈养,垃圾必须进垃圾箱,否则不得参评文明户。

  老人赶紧忙开了,不仅搞好了家里的卫生,在房后建起了厕所,将露天的粪坑加了盖,还在庭院里栽上了花草。

  知道家里的变化,两个城里媳妇都回来过元旦了。

  村里来了投资商

  前年初,孙昊调任泰兴镇燕头村党总支书记。上任后,他就把第一把“火”烧在“三清”工作上。经过整治,不到一年时间,一个脏、乱、差的城郊村,变得“路平水清树成行、晚上走路亮堂堂、房前屋后不乱放、粪缸有盖灰进箱”,竟成了远近闻名的“三清”示范村。

  环境美了,邻里纠纷也少了。更令大家欣喜的是,去年8月,一个叫钱洪德的客商前来考察,当月就决定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新征39亩土地,开办江苏三泰减速机厂。

  泰兴镇向阳村也是从“三清”工作中收获了“真金白银”。过去,村里的豆制品“响当当”,占城区市场70%的份额。可由于生产作坊卫生状况差,经媒体曝光后,销售跌入低谷。村支书刘明生带领大伙开展“三清”活动,全村卫生条件大为改善。几个月后,豆制品就重振声誉,抢回了市场。

  河岸成了风光带

  与许多农村群众利用农闲走亲戚和忙过年不同,眼下,泰兴许多村庄的群众都忙碌着清洁河道。

  蒋华镇季桥村陈福英和同村的几十名村民每天都是河道疏浚工地上的义务工,没有收入,但大家仍干得热火朝天。曲霞镇印达村填埋了一处废弃沟塘,并通过市场化运作,将18亩土地绿化到位。大家合计着,在22公里河岸、6公里路道两侧,要栽植2万株果树、景观树,实现河岸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让河岸成为风光带和“聚宝盆”。

  近两年来,泰兴共清理干河5条、中沟172条、村庄河道279条,清理总长度近700公里,清淤900多万立方米,实现了全市生产生活水系畅通和清洁。绿水绕村庄,清晨,人们又听到了河边久违的捶衣声。

  本报通讯员 吴振国 张建荣本报记者 赵晓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