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假如没有环评这道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09:26 中国环境报

  陈谦

  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了投资1123亿元的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项目,据介绍,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严把环评关,停批缓批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163个,投资额达7700多亿元,其中50%以上是钢铁、火电、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7700多亿元,如此巨大的数额令人不禁感到后怕。倘这些高耗能、重污染项目当真上马,后果将是什么样子?

  所幸的是,我们拥有环评这一法律武器。国家环保总局坚定履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为国家把好关口,校正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建设行为。环评成为“控制闸”、“调节器”和“杀手锏”,成为推进宏观经济调控的有力手段。

  假如没有环评这道关,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目标的实现将受到严重影响。要改善环境质量,不仅需要大力治理现有污染源,尽快还清老账,更需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控制住新的污染源产生,尽量不添新账。惟其如此,才能确保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让发展拥有长久的安全保障,让人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假如没有环评这道关,区域乃至国家的环境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初进行的全国环境安全大检查表明,化工石化行业等高耗能、重污染行业存在较明显的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隐患。由于我国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平衡,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布局性的环境隐患和结构性的环境风险,将取代个体的污染,成为我国环境安全的头号威胁。惟有通过环评,才能从区域乃至全国整体出发,综合规划城市布局,科学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合理安排产业和工业项目建设,并提出预防环境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消除污染隐患,为区域乃至国家构筑绿色屏障。

  假如没有环评这道关,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宏观调控的能力将受到严重削弱。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出于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和以邻为壑的恶性竞争心理,一些地区抱住传统的高耗能、重污染产业不放,以孤注一掷的方式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惟有通过不断加强环评手段,才能从战略的、长远的角度,综合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各地区经济发展进行协调和统筹,引导各地抛弃粗放的发展方式,根据资源环境特色开展建设,使经济社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进而打造中华民族复兴的绿色竞争力。

  假如没有环评这道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远不能满足现实的紧迫需要,制度尚不够完善、权限尚不够明确、强制力尚不够强大。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环评的法律刚性约束和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监督的操作性;强力推进规划环评,增强环评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提高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地区、企业和项目,要严格依法进行处罚,通过处罚触动其根本利益;要通过实行环境监理等方式,严格监督项目“三同时”落实情况,对违反规定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整改。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把好环评这道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