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战场:赢者未胜输者未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10:17 南方周末

  反腐议题比“统独”议题在民意的影响来得更直接更猛烈,看北高选举,无论陈水扁的“机要费”还是马英九的“特 支费”舆论风暴,在每一次重大的揭弊议题爆发时,各位候选人的民调都受到重大影响,证明了在当下的台湾社会,民众对眼 前切实的民生议题比对意识形态化的议题更加敏感。台湾民意的这种变化,以及台湾政治人物将如何跟着这种变化随之起舞, 值得认真分析。

  三、舆论形式

  2006年台湾舆论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台湾的舆论活动越来越像行为主义艺术,特别是“百万人倒扁运动”变成 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嘉年华会,标志着台湾的舆论进入了一个舆论艺术化的时代。

  舆论活动广告化的好处是,有足够的吸引人眼球的噱头,省下大笔政治广告费,成功吸引全球的主流媒体。舆论活动 艺术化的缺陷也是明显的:被艺术化的愤怒却没有多少杀伤力,舆论一旦艺术化,势必削弱甚至丧失其现实的功利性。

  舆论艺术化并不仅仅表现在“倒扁运动”,我们从邱毅的揭弊形式,也可以看到艺术化的痕迹。邱毅的揭弊是精心设 计、有程序、按步骤进行,有时故意说错,有时欲说还休。

  2006年台湾舆论的标志性现象就是非政治的专业人士从幕后走向前台、从幕僚变成主导者。代表人物是范可钦, 这位广告界的奇才,曾号称可以用广告打动500万张选票。他把“倒扁”运动搞得有声有色,他的一系列创意不仅可以成为 广告学、传播学的教材,甚至可以成为政治学的经典案例。

  笔者曾撰文提醒人们关注台湾舆论战中的专业队伍,他们是主持人、策划人、导演、文案写作者……2006年之后 ,应更加重视这支队伍。政治人物尽可以成为出品人和总监制,但负责政治策划活动的专业人士将像导演一样在政治活动的质 量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台湾的选举,将不仅是政治人物个人的素质和魅力的大比拼,还将是专业团队的大比拼。

  四、舆论战法

  2006年,台湾舆论战的最大特点是只有战术、没有战略。不仅民进党看不到战略,

国民党也看不到战略。

  而一旦进入战术层次,国民党就明显技不如人。本来,在“国务机要费”的节节追打下,民进党眼看要大势已去,“ 马英九特支费”风暴却让民进党打了一个漂亮的防守反击。这立即就可以看出两个阵营的舆论战水平。

  2006年马英九的团队被人诟病最多的是危机处理,其实马英九团队最严重的问题还不是危机处理,而在于他们在 舆论的前期就不善于处理,更遑论事后。马英九的团队不仅在政治上不成熟,而且在舆论战术上缺乏历练和智慧。决定一个政 治人物的命运并不仅仅是看他本人,还要看他的团队。马英九团队要打好接下来的选战,不可乐观。

  2006年民进党弊案连连,为什么在选民结构的大盘没有多少变化,这归根到底不是民进党太厉害,而是国民党太 不厉害了。说严重点,国民党目前的舆论只有别人的舆论、没有自己的舆论,因为全部的落脚点都在反对陈水扁身上,民众将 会问:你自己在哪里?国民党除了“反扁”,你能许台湾一个未来吗?如果能,它在哪里?

  谁能把握变化、顺应时代提出台湾民众心仪的舆论主张,谁就能在未来的舆论中占据主动。从漂泊的台湾,到无望的 台湾,没有什么比台湾的未来更能打动台湾民众的心。台湾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谁能许台湾一个未来?也许历史早已有了 答案。但谁又能成为预言者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