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老社区冲刺"一流社区" 瑶海区社区工作成"示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01:07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整洁气派的办公环境,年轻而干练的社区工作者,完善而周到的社区服务措施和网络……凭借这些具备说服力的优势,合肥市瑶海区在刚刚揭晓的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检查评比中,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年轻人唱大戏”

  “上班一只包,下班一篮菜”,这是社区干部多年来留给市民的印象。的确,五六年前,瑶海区的社区主任们,就是这样挎着一只布包、揣着一枚公章、借着一个地方干了很多年工作。

  针对这一尴尬,瑶海区痛下决心,率先在下岗失业职工中公开招考社区工作者,从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入手,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从2004年开始该区陆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5名社区党务工作者和264名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选拔了78名街道社区组织员,出台了《社区工作者管理规定》,对社区工作者的任职资格条件、年龄学历要求、录用任免程序和考核测评进行了规范。现社区工作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左右,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到60%,党员人数占25%,社区工作者队伍基本实现专职化、知识化、年轻化。

  同时大幅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社区支部书记、主任和副主任生活补贴在全市率先提高到550元和500元,并办理医疗和养老保险,建立奖优激励长效机制,使社区干部人才库拥有大量的人才资源。知识和年龄结构的彻底改变,一下子提升了社区工作和服务水平,目前瑶海区拥有社区专职工作者399人。

  当荻港路社居委的张燕主任,走上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的讲台,给该校100多名社区管理专业的学生讲授社区管理实践课时,大学生们连呼“想不到”:想不到社区主任这么年轻,想不到小小社区担负如此多的重任,想不到社区工作能为年轻人提供如此宽广的舞台。

  社区里面再就业

  王云霞是一名“4050”人员,通过铜陵路街道美景劳务公司派遣,在一家宾馆从事服务员工作……她,只是瑶海区受惠于“社区就业”的普通一员。

  作为全合肥下岗工人最多的区域,瑶海区近年来通过发展经济、成立百帮就业服务中心、开辟再就业一条街、创办街道劳务型服务公司、腾出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手段,构筑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平台,安置持证下岗失业人员26117人次,公益性岗位2233人次。

  如今,“瑶海模式”已在业内闻名遐迩:全省首家成立百帮就业服务中心;全省首家创办百帮工业示范园;百帮就业服务中心孵化正式注册企业总数居全省第一达53家;全市第一家成立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创建了全市第一个“无特困,零待业”社区;5年累计安置下岗失业人数全市第一。

  “十分钟服务圈”

  在和平路街道,肥东路社区的170多位空巢老人每人都珍藏着一张小小的“爱心求助卡”,老人们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只要按求助卡上的“爱心110”号码拨一个电话,社区志愿者就会立即上门提供周到的服务。

  如今的瑶海,采取“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点”的区、街、社区三级服务模式,已为市民打造出一个“十分钟服务圈”:“小病不出站,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十分钟就医圈”;以文体活动进社区为抓手的“十分钟娱乐圈”;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十分钟读书圈”……

  ·邦武 张俊漫 红本报记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