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新年前 351个“岩洞户”迁新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04:0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06年,动用350万元省长预备费、各地配套资金和出台政策建新房———

  ■本报记者宋开文 2006年12月15日,对泸州市合江县九支镇文昌宫村村民余洪全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一天,她家从阴暗、潮湿的山洞中搬进宽敞洁净的新房,从而结束了连续五代住岩洞的生活!

  截至这一天,全省351户居住岩洞的五保对象和特困群众已全部告别岩洞生涯,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搬家当晚,巨石砸山洞在余洪全的记忆里,她家上四代人一直生活在一个不足100平方米的山洞里,到她这辈已经是第五代。洞中阴暗、潮湿,一到夏天雷雨季节,一家人就担惊受怕,生怕哪一天岩洞垮塌被砸死洞中。早一天搬出山洞成为余洪全最大的心愿。可一贫如洗的家庭拿什么来盖新房?

  去年8月的一天,合江县民政局和九支镇领导来到余洪全家,告诉她政府可以提供2万元资助,帮助她搬家,并先后7次和她商量建房搬迁问题。喜出望外的余洪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和村民的帮助下,很快在山底下一块开阔的平地上建起145平方米的新房。

  12月15日,余洪全一家终于搬出那个住了几代人的山洞。惊险的是,就在搬家当晚,一块约5立方米的巨石正好砸在余洪全搭建在岩洞里的“房屋”中央。次日一早,看着坍塌成一堆的泥墙碎石,余洪全惊出一身冷汗,“要不是党委、政府帮助我及时搬迁,一家人就没命了!”

  每户平均补助2万元由于家庭贫困无力建房,一些特困群众只好选择在附近的岩洞里栖身。住在岩洞安全隐患突出,一旦暴发山洪,极易造成洞毁人亡。据省民政厅2006年7月统计,全省共有351户住在岩洞的特困群众,分布在8个市州26个县(区)。

  岩洞住户的窘境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解决这些群众的住房困难,350万元省长预备费被专门用于建房资金投入,省委、省政府要求市、县级财政投入配套资金,务必保证住岩洞的特困群众在春节前搬进新居。每户住岩洞的特困群众平均得到约2万元的资助,或者由政府投入相应资金修建完工,让这部分特困群众入住。各地积极出台建房配套政策,免除各种建房规费,还发动社会各界开展慈善募捐活动,筹集社会资金弥补建房资金不足。同时,村组还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帮工帮料。建房进度慢,半月拉一次警报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解决农村五保对象和特困群众住房难问题的督查通知》要求,全省住岩洞的五保对象和特困群众涉及的8个市州26个县(区)的民政部门,逐村逐户开展调查核实工作。各地采取村务公开的办法,确定建(购)房对象,以户为单位建档立卡,详细记录住岩洞户的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生活状况。

  摸清底数,明确任务后,各级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层层实行目标管理。地方党委、政府成立建房领导小组,形成“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全力抓”的工作格局,实行定任务、定时间、定干部、定责任的“四定责任制”,积极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及时研究解决建房中遇到的困难。

  对新建住房,要求一律以砖混结构瓦房为主,规定五保对象人均居住面积不得少于25平方米,特困群众人均居住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且每户必须修建厕所、厨房等配套设施。

  省民政厅要求市、县、乡镇、村四级,采取整体联动的办法,层层负责,个个落实。设立建房进度警报制度,对没有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的,每半个月拉响一次警报,提醒责任人。从10月15日起,该厅还组织5个工作组,对住岩洞人员原住地和新建住房进行抽查,并随时通报抽检情况,以加快建房步伐。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