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千龙网:“忽悠”禁上广州报纸小题大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16:56 千龙新闻网
来源:千龙网“忽悠”、“扎堆”、“趴窝”、“叫板”、“猫腻”等北方方言在广州报纸上出现,这引起部分广州人不满。有人网上发帖抗议此现象,要抵制“忽悠”,六成回帖者支持。而学界则认为全盘“排北”的心态不利于城市发展。(1月12日《新快报》) 我不是广州人,但我非常理解部分广州市民对北方话的抗议和排斥。正如同近几年“保卫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呼唤保卫传统,实际上就是对本土文化式微的担心,体现的正是对本土文化的热爱,这是人之常情。然而保卫传统从来就不是以排斥、抵制外来文化为正确方式的,外来文化的“侵入”,自然有它得以流传的内在原因。 看看“忽悠”、“扎堆”、“猫腻”这些词语,如果不是报道的强调,有多少人还知道它们原是北方方言?分明早已走向全国,走入我们的生活,成为了通用词汇。这些词的流行,不可否认,与近年来北方文艺节目尤其是北方方言小品的大受欢迎很有关系,但更是它们自身语义表达的独特韵味使然。活泼、灵动、趣味盎然,这正是它们广为流传的内在生命力。 事实上,在一个开放发展的社会里,新的词汇不断出现,旧的落后的词汇慢慢消失,都有其客观规律,哪个城市、哪个地域都是如此。2天前的1月10日,《北京晨报》报道:越来越多的北京土话已被北京人淡忘,有专家呼吁把北京土话“申遗”。二则新闻对照,很能说明问题:北方方言,有其向外渗透的成份,也有逐渐没落的部分。 语言词汇上的排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是对外地文化、外地人的排斥。不能接受外地方言,不愿意看到它们在报纸上出现,你能喜欢一个在你身边操着外地方言的人吗?严重点说,这是内心深处的歧视。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广州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千百万外来人员的贡献,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吗?从心底里包容他们、接纳他们,才能创造出更加深厚的城市文明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随着社会的开放,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是对每个城市共有的要求。开放吸纳包容,包容促进开放,包容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城市品质,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可以说,抵制“忽悠”等北方话上报纸是一种小题大做,不是一个开放城市的应有态度。(刘楚汉) 【网评1+1】“博客书”滞销该反思的不仅是徐静蕾 (新华网 ) 美女导演徐静蕾既是娱乐圈中知名人物,也是所谓博客点击率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不过老徐也有尴尬的时候,她的博客文集《老徐的博客》面市虽有大半年,却一直销量不佳,甚至有过一天仅售出两三本的纪录。看过该书的人说:“没有思想、也不搞笑、文字功底还很一般,实在不懂为什么点击率这么高? ” 徐静蕾博客点击率那么高,可是“博客书”销售量却这么低,反差如此之大似乎不可理解,但其实很好理解。徐静蕾在新浪网的博客登上了全球中文博客点击率第一的“宝座”,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新浪网极尽渲染之能事,采用哗众取宠的方法进行推介;二是徐静蕾极尽张扬之能事,故弄玄虚放大自己的名人效应;三是网民们一时间对于这个美女博客充满好奇。 把博客中的文章从网上搬到纸上,无论是新浪网哗众取宠的推介,还是徐静蕾故弄玄虚地卖弄,都失去了“魔力”。这是因为,当许多人要用自己有限的铜板购买图书时,他们要掂量一下这个钱花得值不值。徐静蕾的博客和许多娱乐圈名人的博客一样,大部分都是流水账,且文字粗糙,内容不能给人以思想启迪,语言不能让人得到文学享受,犹如一碗白开水,毫无味道,当然更谈不上营养。 “博客书”滞销,谁该反思?首先徐静蕾该反思。不要为博客点击率高而盲目乐观。要知道,许多人是出于好奇点击的,点开之后,未必认真阅读。博文出书后无人问津,就说明了这一点。徐静蕾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语言功底到底行不行?和徐静蕾一样的娱乐圈的名人们,也包括其它方面的名人们,都该反思:自己的博客到底有多少价值? 同时应该反思的是网站方面。新浪、搜狐等采用哗众取宠、故弄玄虚等手法向网民推介众多娱乐圈名人博客,这些博客绝大部分没有多少阅读价值,却用花里胡哨的标题等引诱孩子们点击,说得严重点,简直是误人子弟! 还有,网民们也该反思:我们的时间多么宝贵!每一分钟都该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多读一些有思想、有品味、有文采的书籍,也包括优秀的网文,少“光顾”那些表面花哨内里言之无物的所谓名人博客。 对于任何人来说,如果你写博客只是为了自己记录事情、记录感受,不是拿去传播,那你怎么写都行。如果是要借助网站推介把自己的博客拿去传播,那就必须讲社会责任。不要因你的博客浪费人们的宝贵时间,更不要因你的博客误人子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