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社区卫生机构须破三大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3日08:11 长江商报

  以药养医 人才缺乏 医保政策难执行

  本报讯(记者 张付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投入、人才等多个问题,困扰了社区医院的发展。昨日,武汉市政协委员王萍向大会提交建议:要针对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六个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投入上忽视了流动人口

  按道理,社区医院应该是天生的平民医院,不应再走大医院那种以药养医的老路,但目前的社区医院仍陷入了以药养医的这个怪圈。

  “根源在于政府的投入机制不合理。”武汉市政协委员王萍说,目前武汉市对社区医院的投入,是按照常住人口来计算的,对流动人口则没有纳入进来。

  王萍说,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可能只针对常住人口。那么,流动人口到社区医院看病的医疗费由谁来出?

  王萍接着说,目前,由于投入不足,部分社区卫生机构陷入了举步维艰的状态。“比如民权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有4万人,按规定,政府每月的补贴为3.5万元、医疗服务收费近3万元。”

  王萍的调研显示,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的支出为9万元,“这其中人员工资还仅是600元到1000元,只是个温饱水平”。

  据了解,由于政府投入时候没有考虑到流动人口,但在实际工作中,社区要承担流动人口的医疗。“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想生存、发展,最后必须要靠药品收入,走到以药养医的路子上来”。

  医保目录“卡”了社区医院

  “但就是想以药养医,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很难行,因为医保政策对社区医疗机构有所歧视。”王萍说,医疗保险政策,本来是面对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的医保目录,但对社区却有偏差。

  目前,医保目录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仅能使用甲类药品,而甲类药仅有313个品种。这类药品价格低廉,药厂不愿意生产。

  由于在用药的选择上范围过窄,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看病用药的时候心有余力而力不足,尤其对一些可以在社区进行后期治疗和常规保健治疗的病种,如糖尿病。这些病人中,如果需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甲类以外的药物,只有病人自己掏腰包。

  根据王萍的调研,由于医保的这一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住院病人下降了近八成。

  社区医院人才匮乏

  一家三级医院的负责人说:“在我们这里是一个不起眼的主治医生,到社区里当宝贝用,但没有人愿意去。”

  为什么会这样呢?

  王萍说,根源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工资低。王萍的调研显示,大多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工资在600元—1000元,最高不过1800元。“这还是最好的卫生医疗机构”。在江岸区丹水池街卫生服务中心,一个15年工龄的护士,每月的工资只有490元,“甚至不如一些保安的工资收入”。

  低工资使社区卫生机构人才严重不足。目前,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多是80年代的“赤脚医生”,一半医务人员未接受正规培训。“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的是全科医生,因为来社区看病的,什么情况都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