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骗300多万学费入私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01:56 大众网-齐鲁晚报

  

骗300多万学费入私囊

  重庆一非法专修学校隐瞒办学性质,违规招收“本科”学生350多名,获利337万余元。

  因涉嫌诈骗,重庆立信财经专修学院法人代表杨桦于2006年12月30日被检察机关正式批捕。

  非法专修学院

  摇身变“高校”

  19岁的谢江松来自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渠镇,他2006年的高考成绩为455分,在当地统招专科分数线之上。2006年8月28日,他从镇邮局拿到一份录取通知书,称他被录取为重庆立信财经学院本科新生。通知书落款盖有“重庆立信财经学院录取专用章”(右图)。

  随同录取通知书寄来的学院简介称,重庆立信财经学院是教育主管部门备案的高等院校,有6类20多个专业。

  谢江松和家人毫不犹豫地选择到“重庆立信财经学院”上学。为凑足第一年学费,父母在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1.5万元。

  上学不到一个月,谢江松就发现被学校骗了。学校真实名称是“重庆立信财经专修学院”,办学性质为民办专修学院,是不具备独立招生、独立发放文凭资格的非学历培训助学机构,全校只有4个专业,学生必须参加全国自学考试,才能拿到自考大专文凭。

  重庆立信财经专修学院副院长陈洁伊证实:该院招入的“本科”新生实际是学校与西南科技大学联合招收的自考大专生,学生需要先通过专科自考后,才有参加本科自考的机会。

  和谢江松同样被骗的共有学生350多名。公安部门认定,杨桦违规招生获得的收入为337万余元。

  调查中,重庆市公安局刑侦人员发现,重庆立信财经专修学院从未在民政部门登记,该校不具备合法性。

  300余万学费

  肥了私囊

  重庆市公安局文保处副处长陈曦介绍,杨桦在成立重庆立信财经专修学院的同时,还成立了“立信教育咨询公司”和“立信教育设备公司”,两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同为杨桦,两家公司的会计也是同一人——杨桦的姨妹。

  审计发现,“立信教育咨询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挥霍、转移学费,该公司以“招生成本”为名,从每名学生交纳的6380元学费中,抽取2000元,共计100多万元,杨桦用这笔资金购买轿车、住宅、偿还个人债务。“立信教育设备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帮助杨桦洗钱:学校购买的所有教学设备都由该公司“买入”。陈曦介绍,一张200元的课桌,“立信教育设备公司”以四五百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卖”给立信专修学院,学生学费被悄然转移为杨桦的个人收入。

  300余万元学费就这样悄然失踪。

  “即使被查处

  也有政府‘接盘’”

  被捕前,杨桦曾告诉记者,周围不少专修学院在办学初期都使用类似方法招生,即使被查处,也有政府“接盘”,自己可以拿钱一走了之——杨桦的话随后得到印证:案发后,学校账面上的资金已所剩无几。

  虽然立信专修学院没有得到民政部门批准,但却持有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签发的办学许可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民办办学机构必须经教育部门审批,其招生简章和广告,也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对此,重庆市教委分管领导说,民办办学机构审批门槛低,办学者只要提出申请,证明资金实力,有一定规模的办学场所即可获批。

  拿到“准生证”后,立信专修学院具体办学情况即处于“两不管”状态:重庆市教委分管领导称,教学、招生等日常业务的监管应由立信专修学院所处的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委负责。沙坪坝区教委成职教科科长朱渝告诉记者,中职以上学历的民办学校由省一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立信专修学院不属于区教委管理权限范围。

  市区两级教委对立信专修学院的“模糊管理”,给了杨桦可乘之机,他告诉记者,每年招生前期,重庆市教委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学校严格招生纪律,将招生简章等送至教委审核。学校从来没有照做,重庆市教委没有追究学校责任,也未干涉过学校的违规招生行为。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