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要过年啦,商家市民挤火市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06:36 山西新闻网

  年饭预订火爆,家具销售红火,喜庆饰品热卖……

  再过一个多月,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众多商家早已瞅准这一商机纷纷出招,省城的市场也热了起来。

  

要过年啦,商家市民挤火市场(图)

  商城里挂满了喜庆的装饰品本报见习记者武六红摄

  酒店餐饮:年饭预订火爆

  “初一、初二的包间已经全部订完了,现在只能订年三十晚上的了。”14日,给迎泽宾馆打过订餐电话后,王女士有些泄气,本想大年初一中午让全家人在饭店吃团圆饭,没想到订不到包间了。

  据迎泽宾馆订餐部工作人员介绍,进入1月份以后,预订年饭的人非常多,而且很多人把年饭订在了大年初一、初二,现在迎泽宾馆初一、初二的包间已经全部预订出去,大厅的散座也大都被预订出去,未预订的已不足散座数量的10%。

  和迎泽宾馆一样,三晋国际饭店和山西大酒店大年初一、初二的包间也已经全部预订出去。三晋国际饭店中餐部值班经理说,2007年年饭的预订情况和往年差不多,初一、初二的年饭之所以抢手,是因为很多人习惯年三十晚上在家里与家人团聚,所以把在饭店吃饭的时间定在初一、初二。“现在离过年还有1个多月,估计到了腊月底,年三十晚上的饭也会出现预订难的情况。”

  据了解,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少饭店都推出四五种“年饭套餐”,价位从680-1280元不等。

  小商品市场:喜庆饰品热卖

  14日下午,记者来到省城康隆商城。一进大门便看到火红喜庆的对联、窗花、灯笼、礼包等装饰品挂满了墙壁。

  元旦过后,省城小商品市场里纷纷摆出了专营春节装饰品的小摊。眼下,这些商户们已备好了库存,为迎接节前购物高峰做了充分准备。

  记者发现,今年春节饰品不仅品种比历年丰富,而且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也上了一个台阶。原来背景单一、材质简单、售价仅一两元的门上福字、对联,今年出现了镶金边、立体、镂空、雕刻等艺术造型,而且喜庆猪、发财猪、梅花、元宝、喜鹊、鲤鱼等象征富贵、祥和、喜庆的中华传统图案,被设计师巧妙地融合在春节装饰品中。这些商品的价格从两三元到上百元不等。

  摊主们称,现在是货品最全最便宜的时候,等到了二月份,很多样子就卖没了,热销产品补货时就会涨价。一位商户称,顾客的消费额多在50元以上,这两天买饰品的顾客明显增多,她一天最多卖过3000多元,估计过几天生意会更好。

  家具卖场:今年生意格外好

  “换个沙发过春节”,走上迎泽大桥,太原黎氏阁家具卖场的大型广告条幅映入眼帘。与往年相比,今年1月份,太原家具市场的生意分外红火。

  14日,在黎氏阁家具卖场外的街道上,记者看到,等待送货的车辆比平时多了不少。走进家具卖场,到处都能看到新品推荐、打折促销等字样。一位沙发销售员称,进入1月后,他们的新款布艺沙发已经卖出去57套,销售量比平时增加了至少三成。除沙发外,卖场里的新款餐桌椅、品牌床及床上用品等,都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

  记者还从省城美丽家园家具店了解到,这几日前来光临的顾客明显增多。特别是一些有明显民俗风格的家具品牌,由于颜色红火喜庆、造型追求祥和意韵更受人关注。一个灯饰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店内新进的十几台特色吊灯不到一周时间就销售一空。

  服装市场:人潮涌动争试新衣

  13日上午,省城朝阳街上人头攒动。某商场一售货员称,超过四成顾客是从太原市外围的榆次、太谷、阳曲、清徐、古交来的,而且从吕梁、忻州、阳泉、晋中、长治地区来太原批发过年新衣的顾客也逐年增多。信誉好的服装店和品牌日销售额大多能突破3万元。

  与此同时,地处柳巷、开化寺街的各购物中心无一例外地继续着返券促销。由于人多,市民陈小姐在某商场竟然找不到空位子试鞋。联洋策划部工作人员介绍,该商场的日接待量已达5万人,日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铜锣湾购物中心企划人员介绍,1月份是商场的重点促销时段。目前,他们商场的日销售额已达70余万元,预计1月底会接近百万元。

  家政公司:活很多但人手不够

  “要预订趁早,过几天有钱也雇不到好月嫂。”预产期在春节前后的张女士打算过几天再找月嫂,但到中介公司一打听,许多月嫂的日程早已排满了。

  “有些月嫂的活儿都排到了5月份。”省城中华好月嫂太原分支机构的负责人表示,省城月嫂市场外地人居多,往年春节期间,外地月嫂要回家过年,各家中介公司都不同程度地遭遇“月嫂荒”。

  与月嫂的情况相似,部分中介的保姆、钟点工也都面临用工荒,为此,不少中介近期都提前“招兵买马”。“招聘保姆、钟点工,工资日结,决不拖欠!”昨日记者在省城大南门附近一家中介门前看到,招聘广告被店主放在显眼位置。“没办法,每年春节时活都挺多,可缺人手有钱也赚不上。”这家中介的经理告诉记者,中介生意最好的时候就是春节,但外地人返乡使得许多业务都“泡汤”。为此许多中介都提前招工,有些甚至聘用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作为储备人员。

  本报记者黄?摇∪肿媳?岳威陈俊琦

  (编辑:赵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