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南京街头来了“抱抱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09:13 扬子晚报

  

南京街头来了“抱抱族”

  

南京街头来了“抱抱族”

  昨天中午,南京城寒风刺骨,处于闹市的湖南路街头出现了七八名衣着时尚、满面笑容的青年男女,他们高举着“抱一抱”、“来自陌生人的关怀”、“拒绝冷漠”等字牌,等待与街上的陌生人拥抱。面对“抱抱团”成员太过热情和主动的行为,一些年轻市民基本能“给予配合”,但不少中老年市民表示“不可理解”。活动从12点半开始,进行到下午2点,“抱抱团”此项活动在湖南路管委会的制止下,暂时结束。

  现场——

  靓女两小时抱了30人

  昨天中午12点半,在几名临时成员的组织下,南京“抱抱团”开展了该团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公益活动。看到该团的发起者与组织者“宝宝”时,记者不由有些惊讶。“你就是团主吗?你今年……多大了?”“宝宝”微微笑了笑,戴着黑框眼镜、身高近1米9的他,看上去相当学生气,“我刚参加工作,23岁,算是团里年纪最大的了,团里最小的是88年的。大家不分长幼,都为了一个目的参加活动。”宝宝边向记者介绍着,边向其他成员分发起“团徽”。那上面是个英文单词“Free Hugs”,底下是三个小人相互手拉手形成一个圈,再底下就是“抱抱团”三个字。

  “来吧,让我们拥抱一下!”“宝宝”因个头高,为了让来来往往的人看到该团标志牌,特意将其贴在胸前,边走边向周围群众示意。“哥哥,等一下!”随着一声清脆的叫声,一个扎着羊角辫,戴着近视眼镜的小女孩快步向“宝宝”跑去,“宝宝”赶紧蹲下身,热情地张开双臂,把女孩抱入怀中,还轻轻拍了拍她的背称“欢迎抱一抱”。站在女孩身后的妈妈起先还有些吃惊,但见“宝宝”果真很有礼貌地抱了抱,也会意笑了。当记者询问小女孩多大了,为何想“抱抱”时,她告诉记者,她是南京实验国际学校五年级的学生,从小她就喜欢被妈妈爸爸抱,上学了她经常被喜欢她的老师同学抱,她觉得“拥抱”让人感到幸福和温暖,所以当见到大哥哥在街头希望得到他人拥抱时,就毫不犹豫上前“抱抱”了。

  “师傅,我们抱一抱好吗?”当记者跟随抱抱团的成员,走到苏宁环球附近时,“抱抱团”里一位网名叫“包子”的时髦女青年,突然走向路边一位正在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微笑着张开了双臂。那位女清洁工看上去约30岁,她快速打量了一番眼前的漂亮时髦女孩,又不由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扫帚和满是灰尘的清洁制服,一下子没能明白是怎么回事,尴尬得向后退了两步。“包子”立刻明白了清洁工的顾虑,指着手中团徽说:“只是抱一抱,没事的!”随后直接走上前热情地拥抱住对方。抱完后,“包子”一脸阳光灿烂地又跑向其他市民。

  昨天不满两小时的活动时间内,大约有30名市民主动接受了“包子”的拥抱,她也成为当天活动中最受欢迎的成员。当然,因为“包子”的年轻靓丽与时尚,不少人也对她投来异样目光,记者就曾听见,一些沿途商家的销售员议论纷纷,“是走秀搞促销吧!怎么跑到我们店门口来了?真是的……”对于别人的怀疑、猜测,甚至是鄙视,快乐的“包子”并未在意,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南京师范大学动画专业的大一学生,参加这活动起先是朋友推荐,平时内向、不爱与人打交道的她也希望通过参加“抱抱团”活动,多与陌生人沟通,也让其他人感受到新时代青年的热情。

  尴尬——

  城管制止“奇怪举动”

  昨天下午1点多,当“抱抱”行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后,团主“宝宝”突然被湖南路管委会的几名城管工作人员拦截住,一位负责人告诉“宝宝”,由于该团的奇怪举动,一些市民无法理解,并在街头引发了混乱场面,已有人向附近派出所举报,派出所向管委会询问是否通过街道组织了该场活动,该委员会因之前未收到任何组织或个人的书面告知,因此对“抱抱团”擅自在街头组织活动,感到不可理解,并提出“立即停止活动”的建议。虽然“宝宝”与对方交涉,一再对管理人员担保“只是一场公益活动,不收一分钱,而且是等待市民主动参与抱抱,绝对不会引起混乱”。可由于活动现场处于闹市区,来往行人及车辆较多,管理方坚持认为,就算是公益活动,但让两个陌生人在大街突然抱在一起,不仅让一般人无法理解,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而且容易引发交通混乱。

  在该管委会的“制止令”下,“抱抱团”在下午2点左右停止活动。“宝宝”告诉记者,根据《中国青年报》近来的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显示,87%的年轻人有类似“朋友越来越少”的感觉,中国社会已逐步进入“陌生人社会”,如何处理好与“陌生人”的关系,确立健康的“人际伦理”,已成为很多现代年轻人忧虑的问题之一。

  争议——

  是炒作还是呼唤温情

  昨天的“抱抱”活动现场,一部分市民远远看见“抱抱团”的成员走过来,便绕道跑开,或是在一旁指指点点,他们大多认为“抱抱”活动是一种炒作。虽然南京的“抱抱”活动没有像外地城市那样“抱一下给一元”,但这种过于热情的举动也让习惯于感情内敛的大多数中国人无法接受,甚至有市民认为这是年轻人“生活无聊”,“过于模仿时尚”的表现。但也有市民表示“赞同与陌生人相抱”。一位市民在接受采访时称,这种活动表面看起来有些幼稚可笑、哗众取宠,但在如今我们的社会过于人情冷漠的情况下,陌生人之间能存在关爱或拥抱更是“稀有”,“抱抱”的出发点值得赞同。

  记者也观察到,南京“抱抱团”的成员大多是20岁出头的青年,他们毫无功利心,只是用自己的热情来呼吁社会驱赶冷漠,虽然表现形式浮浅,单就精神而言,也该为他们叫一声好。

  专家——

  这种方式不适合国情

  江苏省社科院储兆瑞教授认为,关爱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这种美德已渐渐迷失在商业至上的消费社会里。“抱抱团”用拥抱的方式拉近陌生人的距离,虽然形式属于西方礼节,不太适合中国国情,也不能从本质上解决社会人情冷漠的问题,但它表达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理念,有化解人与人之间强烈防范意识的作用。“抱抱”其实是一种信号,以提醒社会每个人都是需要关爱的。

  本报记者 宋 峤 周海燕

  图一:“抱抱”们在街头与市民拥抱。图二:面对陌生人的拥抱,一些市民避之不及。???????? 宋 峤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