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羊坊店医院改制“惠民”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15:22 光明网

  

羊坊店医院改制“惠民”之路

  一名患者站在羊坊店医院药品优惠价格公示牌前。2006年12月,该医院挂牌成为北京市第二家惠民医院。

  本报记者 吕宗恕 北京报道

  15块钱,这是许平在羊坊店医院治疗左手化脓的手术费。

  三天后,1月6日上午,他来换药,医院收了2元纱布钱。外科大夫马仁卓说,类似这种小手术,在同等医院至少要80-100元,换一次药也不会少于15元。

  羊坊店医院,北京建立的第二家惠民医院,挂牌于去年12月,医疗费大幅下降,常用药让利在10%以上,普通床位费、手术费均减免30%。

  与第一家惠民医院———上地医院的重建不同,羊坊店医院原属铁路系统,历经两次改制而成,在惠民道路中,其间经历多种改革阵痛。

   多项免费的惠民医院

  1月5日上午,海淀区双贝子坟1号,羊坊店医院大厅,专门提供咨询服务的护士宁玉芬忙着给患者免费测量血压。

  记者问她医院挂牌惠民之后有什么变化,她说看看她的耳朵就知道了。“惠民之后免费量血压,量的人太多,耳窝就都硌破了。”

  量血压并不是这家医院推出的唯一免费项目。还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诊疗费、注射费和住院诊疗费、专家会诊费、基本医疗护理等多项费用。

  除上述免费优惠外,所有药品均低于药品进价10%销售,并减免30%手术费,免费接送行动不便患者住院等16项优惠措施。

  “门诊比以前翻了四倍。”沈明,2005年5月任羊坊店医院院长,他说,最高时突破450人,住院病人也呈倍数增长。

  “以前更多的老居民甚至连医院的名字都没听说过。”沈明介绍,2005年秋,医院在旁边的会城门公园搞义诊,但许久不见居民来咨询。

  后来,一位住在附近的老人的话让沈明大吃一惊。“羊坊店医院是哪里的?什么时候开的?我怎么不知道双贝子坟路还有这样一家医院?……”

  “听到老人的话,整个人如掉进冰窟窿。”沈明说,这主要和医院的背景相关。

   铁老大医院的转制

  事实上,此前,羊坊店医院原属于铁路系统,管辖北京铁路局沿线22个卫生所保健站,负责管区24万铁路职工和家属的医疗保健任务。

  2004年6月,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医院与铁路系统脱离,被移交至海淀区卫生局。

  在医院改制前后,医院经营状况很差。在医院工作了30多年的宁玉芬说,划归地方之前,医院基本“与世隔绝”,也不欢迎地方患者来就医,甚至巴不得病人都去别处看病。

  行政人员赵彩丽描述当时医生的工作状况是,“所有人上班就是混日子,不到下班时间就有人离开办公室。就算上班,也是闲坐、聊天。”

  “干与不干一个样。”年逾50的沈明院长回忆说,以前,医院工资奖金都来自铁路局,“哪怕没钱发工资,只需一纸申请就能解决问题,更别谈大型医疗器械的投入。”

  没有工作氛围,甚至在办公室还多有吵架事件发生。沈明介绍,他当院长不久,行政办公室就接连发生7起打架事件。

  2005年7月,羊坊店医院作为首批区属事业单位进入刚成立不久的公共委名下,但医院乱象并非马上改观。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生死攸关时刻,羊坊店医院开始向惠民医院转变。

  当年9月,沈明随公共委工作人员去重庆考察,看到当地的惠民医院广受欢迎。回京后,便向主管部门申办惠民医院,但当时未获批准。原因是羊坊店建惠民医院的条件并不成熟,尤其刚刚转制,老思想老观念尚需大力转变,“不能连走都没学会就学跑。”

  但沈明的想法和海淀公共委不谋而合。按照海淀区公共委副主任于小千的说法,公共委成立后,区政府就有意把羊坊店医院建成第二家惠民医院,只是没有马上宣布。

   “白色恐怖期”

  虽然沈明的惠民思路未获批复,但他已开始规范各项制度,实施系列改革举措。首先一点,他要把医生“请回”

  医院,并规定迟到、早退罚款。

  当时,曾有一位眼科大夫,四年不上班,但工资奖金照拿,沈明于是给这位大夫打电话说,“你再不来上班的话,没有奖金了。”数次谈判后,这位大夫才到岗。

  同时,医院还制定了《违反劳动纪律的处罚规定》,职工之间对工作推诿,或闹不团结影响工作致患者投诉或纠纷,扣发奖金,直至开除。

  一名李姓医生送错了消毒包,当即被扣三个月奖金,并被调岗去送病历。

  医生马仁卓说,如果发现穿白大褂去食堂吃饭、穿拖鞋上班的,罚款100元。而之前,这种情况很普遍。

  在沈明看来,他推行“新政”的那段时间就如“白色恐怖期”———一些老员工对这些原本正常的规定极为排斥,甚至干脆孤立沈接触过的职工。

  当时护理部主任张晓芸因工作需要和沈明有过一次谈话。不想,张晓芸下班出医院办公大楼时,有人用纸包着石头向她砸过来。

  行政办主任赵彩丽同样因工作和沈明有过接触,有人事后当着赵的面说,“你行啊,什么都能干,应该去当总务处主任才对。”只要沈找去谈过话的人,都会遭来白眼,甚至连他们谈话内容也要议论。

  那一段时间,沈明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改锥把电话机听筒拆开,看有没有人在里面安装窃听器。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在2005年表彰会上,沈明大力表扬了王淑清等几名医生。然而,王淑清在会后却找到沈明,恳求他“别再表扬我。”

  一打听得知,在众多同事眼中,表扬又不会加工资,只会招来笑话和指责。

  但通过推行这些规章制度,让职工普遍的感受是,“比以前环境好多了,管理也严了。”

   26人上书反对考试

  2006年初,海淀区正式宣布将羊坊店医院改建成为惠民医院,区人大并将此列入区政府当年的折子工程。4月3日,医院成立了由院长沈明、党委书记赵锡银挂帅的“惠民医院筹备办公室”。

  8月份,在海淀区公共委的主持下,对羊坊店医院全体人员进行资质准入摸底考试。

  按照规定,行政人员、医护员工、物业管理、后勤司机,所有人员全部参加法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三项考试。

  沈明告诉记者,考试前夕,26名50多岁以上的老职工联名给海淀区公共委写信反对参加考试,认为自己干了几十年还用得着考试吗?再考试更有不信任他们的成分,考试一度受阻。之后,经过院方多次做工作,考试才得已进行。

  考试后,专业知识不合格有26人,5人作弊,沈的决定是,“这些人待岗再培训再考,作弊者还要给予经济处罚。”

  医院党委书记赵锡银介绍,这次摸底考试是一把双刃剑,既让员工看到了自己距离惠民医院服务标准的差距,也看到了转制后医院的不同。

  同样感受到变化的医生王淑清说,通过这次考试,现在所有员工精神状态大不一样,“医生服务态度好多了。”

  同时,建设惠民医院后,医院也在考虑接纳优秀专业人才,而此前四年间,没有引进过人才。

  沈明提供的资料显示,现有的170多人中80%是50岁左右的原铁路系统医院职工,他们受教育背景相对较低,基础系统化规范培训相对不足,绝大多数人员未进修过,水平不高,成为制约医院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种情况下,仅2006年,就招聘了大学毕业生20余人,在岗员工年龄也从原来的平均51岁下降到48岁。并首次引进了第一位博士袁庆东,他擅长针灸推拿,对颈椎、腰椎相关疾病独有研究。

   未竟之事

  在羊坊店医院,有南北两个大门,相距不到20米。南门陈旧,旁边还挂着“北京铁路局羊坊店医院”的牌子,但少有人进出,沈明笑说,迷信一点风水,开北门迎客更能日久天长,所以把北门当正门用。

  事实上,羊坊店医院带有铁路系统的影子并不单单表现在那块未摘的牌子上。

  当年,羊坊店医院转制前,北京铁路局一次性划拨1700多万给医院,保证医院正常运行三年。

  同时签订的协议,医院仍要为铁路职工和家属提供优质而优惠的医疗服务。

  目前,羊坊店医院的绝大多数病人还是铁路系统职工和半费家属,他们看病比其他的病人还要相对便宜,优惠的差价,由铁路局补给医院。

  但问题是,按照海淀公共委的设想,羊坊店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周边的低保户、贫困人口和老年人,并非单是铁路系统职工。

  在沈明看来,继续为铁路系统服务并非是包袱,而有利于形成医院生存的固定的医疗市场,因为少有外面的自费病人。由此看来,如何吸引病人保住自身的生存还是羊坊店医院的当务之急。

  而资金的缺乏,也必然影响到医院的技术力量,这仍是困扰羊坊店医院发展的重要问题。“一般,请一个专家一年至少花15万-30万,因没有充足的资金,我们请不到好的大夫和专家。”沈明说。

  另一方面,和其他同等级医院相比,羊坊店医院医生收入较少,相比改制前并无明显增长,仅有内科有很少的奖金,每月50到100元不等。

  沈明说,只能靠“讲奉献”来鼓舞大家提高工作积极性。

  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医院提供的信息显示,医院的亏损额正在缩小,2004年亏764万、2005年亏592万,2006年预亏300多万。

   ■链接

  羊坊店医院历史变迁

  ●1911年,当时被称为平津铁路管理局医院。

  ●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铁路管理局医院。

  ●1958年,成为隶属于铁道部铁路总医院的东华门门诊部。

  ●1985年,从铁路总医院分离出来,成为北京铁路局东华门医院。

  ●2001年,医院从东华门迁至现址,更名为北京铁路局羊坊店医院。

  ●2004年6月,医院与铁路系统脱离,被整体移交至海淀区卫生局,成为第一批移交至地方政府的企业医院。

  ●2005年6月,正式更名为北京市羊坊店医院。

  ●2005年12月医院转为隶属于新成立的海淀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

  ●2006年12月19日,正式挂牌成为“惠民医院”。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