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谁来关注年轻人心理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16:57 扬子晚报

  

  采访中,老吴告诉记者,自己在节目中失态落泪,主要是想到了三个人:两个年轻的记者和自己的女儿。原来前两年老吴在一家报社时,曾经给一个80年代出生的记者布置了一个“80年代年轻人生存状况调查”的选题。记者将自己写成了新闻的“主角”。那个年轻的记者为了省房租,租住在城郊接合部的平房里,相当艰苦,工作两年攒了一万元。到了结婚的年纪,过年回老家跟父母商量买房,拿不出钱的父母想和儿子一起到南京创业,摆个地摊总比在家种田强。听了这个决定,年轻的记者无奈、伤心,把自己的积蓄留给父母,再也不提买房的事。

  老吴还想到了自己带进新闻界的一个年轻记者,因为受不了工作压力跳楼自杀的往事,“我带她进门,好心做了坏事。”采访时,老吴的眼圈又红了。“现代年轻人承受的压力最缺的是心理疏导。”老吴说,后来又忍不住想到在新加坡工作的女儿,月薪4000新币。“在她拿2000新币的时候,我还责怪她:这么少以后如何生活?完全没有想到孩子的压力,现在很后悔。”

  网友群议

  反对:

  选择逃避太懦弱

  “看似很多难以逾越的坎,不过是你给自己的无能找的诸多借口而已!你走吧,以后别回来了,我们南京不需要你!” 网友mashier3597激动地在网上留言。在昨天的聚会现场,记者也见到了这位网友,他说,现在年轻人的压力的确很重,

房价的不断升高,一套房子少说三四十万,月收入4000元向父母借首付款,再向银行贷款,最起码要奋斗20年,房子才完全属于自己。但是有压力不该退缩,“我结婚时什么也没有,现在还不是一样幸福!”

  支持:

  回家孝顺父母

  工作才几年,又没有家里扶一把,就想在南京买房子,哪有这么容易,我们工作十余年,两口子合力也不见得说能买得起房子,也靠前面这么多年的工作攒上首期,剩下的再贷款才买了房。回家是对的!人不能忘本,为自己的故乡作贡献更理所应当,学有所成难道就嫌贫爱富抛弃自己的家乡?父母年纪也大了,前面辛苦支持你上了大学,你也需要在他们身边,便于照顾。

  鼓励:

  我嫁了没钱的外地人

  网友“我是悠然”说,她老公是外地人,没车没房,不帅不高,工资也就4000元左右。“我还是嫁给了他,我们贷款买了江宁的单身公寓暂时过渡,他的父母有能力帮我们付钱买大点的房子。但是我老公认为,父母养大自己已经不易,现在已经成年,没有任何道理再让父母为你多花一分钱。好的女孩不会只盯着房子车子。相反她会看到你的努力,而始终甘苦与共。”

  有过类似经历的“Wyazxzy”则表示,和老婆谈恋爱时,她父母甚至损他:你是农村人,家里别的没有,最多可能就是老鼠洞!“我发誓一定要娶她,五年内一定要在这个城市买房!三年了,我做到了,现在每次回到岳父家,他都给我倒茶递烟,说实话我感激他们,是他们挖掘出了我的潜力。”

  支招:

  “精明网友”教

理财

  一位热心网友说:我也是外地人,告诉你一个月4000元怎么生活。衣服:钱多就去商场买,钱少就去小店淘,金桥玉桥里面也有好的;吃饭:以自己烧为主,烧一次最起码可以吃2顿,想吃的时候在外面大吃一顿犒劳自己;.电话:手机可办亲情号码、接听王,比如我一个月98元通讯费,其中包括来电显示、月租费、30元的电话费、150个小时的上网时间……“贷款也不要着急,有了就提前还。相信你现在一个月4000,也不是一般的人。你要庆幸自己现在才20多岁,还有很长的时间奋斗。”

  网友吴小姐气愤地说:“男的要有骨气,这样的女孩不要也罢,可以重新再找一个,并不是所有的女孩都是这样的择偶观。还没结婚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算最终结合了,也会有疙瘩存在彼此之间。建议另寻幸福吧!”

  [专家]

  请再多建一点廉租房经适房

  “这涉及到太多社会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金一虹告诉记者,5年前南京房价还不算很高时,住房不像现在这样“遥不可及”,各种生活成本也没现在这么高,所以就很少见到这种悲情的局面。感性点来说,女方的父母是功利的;可现实点来讲,结婚成家是需要住房的。

  金教授表示,物价也没这么高时,夫妻是没这么浮躁的,很多人婚后挤在小宿舍里多年,才搬进稍宽敞的房子。而今的年轻人这种耐性几乎没有了,完全靠自己一两年间的积累,在南京这样的城市买一套房子不现实,大多靠父母交首付。可如果父母不能帮忙的话,年轻人对房子就“望而却步”了,爱情在现实面前就变得苍白无力了。

  金教授建议,女方父母降低期望值,对“无根”的外地年轻男子而言,要让他一步到位地买房,是很困难的,即使借贷做到了,今后漫长的生活中,自己的女儿也要跟着过清苦而艰难的生活。所以不如调整期望值,先从租房开始, 在男孩工作的起步阶段,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机会,而不是刚开始就击垮他。“‘居不易’容易使这个城市失去很多人才。”金教授称,年轻人因房价高而选择离开南京,到别处发展,这对城市来说是人才的流失。居住成本的一再攀升,会影响人才流入。从这名男子的遭遇来看,政府应该引起重视,带去一些思考,即廉租房和

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要加大力度了。

  [人大代表]

  “租房+住房”模式应推广

  “别让高房价‘逼’走人才!”昨日做客本报的南京市人大代表张卫明指出,南京的高房价其实并不利于城市发展,月薪4000元,应该算是不错的,可最终因为房价过高,买不起房而不得不离开南京,到低一级的城市发展,绝对是城市的损失。“而这一现象是很普遍的,外地人在南京的生存压力,更多的就来自房子的压力。”

  他还提出了一个观点,暂不谈这位年轻人还是女方父母都存在的择偶观误区,良性的发展应该是“租房+住房”结合的模式,在国外就有很多人是终身在租赁别人的房子。在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之后,我们的政府也应该建设一些房子专门用来出租给百姓。

  对于这个年轻白领的遭遇和决定,你有何看法?本报将继续关注。

  策划 秦小奕 撰文 实习生 宋慧贤 记者 杨娟 孔小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8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