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香港立法会发公告称拟设基金保护古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21:5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一月十五电(记者关向东)十五日,香港立法会发公告称,立法会将于十七日上午十一时,辩论一项有关古迹保护政策的议案,内容包括促请政府设立古迹保护基金,加强对古迹的保护等。

  去年十一月十一日以降,因四十八年历史的香港中环天星码头,停止运营及钟楼拆卸,在此间引发了一场自发的文物古迹保护运动。部分民间人士,促请政府在古迹保护中,加入考量“集体回忆”因素,及在古迹保护谘询程序上,更加扩阔谘询范围。

  本月八日,港府政府首度公开了被评为历史建筑的约五百座建筑物名单;同日,香港民政事务局公布的保护文物建筑谘询文件,建议“集体回忆”日后成考量保留建筑物的因素。

  同日公布的新一届文物谘询委员会委员会,下设三个小组,委员由二十一人增至二十八人,其中十三位委员再度获委任,十五位是新委员,他们不但来自社会各界及不同专业界别,更有不少多年来从事文物保育和关心公共政策的人士,当中亦有民意代表及许多年青一辈的新面孔。

  政府希望,这个崭新的组合,能够为古物谘询委员会带来新的思维和注入更多的动力。

  八日之后,此间对古迹保护政策的关注焦点,转向古迹保护与业主利益保护如何权衡的讨论之中。因港府首次披露的全港文物建筑名单中,逾四成属私人拥有,随时可被清拆。港府旋即就制定相关的古物古迹保育政策,重新开始谘询。

  有消息指,港府内部正构思成立一个保存文物基金,将现时二十多个具有价值的法定古迹注入基金内,再由政府注资,让基金可以享有独立的财政资源运作,管理文物古迹。

  但有关古迹价格应按何种准则厘定?有资深测量业界代表指出,本地测量师一般只按土地重建后的价值评估收购价,价格并不反映建筑物的历史或社会价值。

  于是,民间将关注的焦点,转向促请港府以开放的态度再咨询古物古迹保育政策。

  十三日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二十周年庆祝晚会上致辞表示:天星码头事件中,可以看到,市民的声音及社会运动的组织,不一定是根据传统模式进行,而是以互联网络为基础。没有组织可以代表他们,但这反而令他们的意见更具个别性,而往往产生社会的共鸣。

  他表示,今次就文物建筑保护再谘询,政府的出发点是拿出诚意,要求谘询要深入社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谘询组织,让个别的声音也可以进入政府的民意收集网络。

  他重申:政府今次谘询,没有既定立场,希望是完全开放式的。

  他表示,民政事务局因此会举行两场大型地区性的公众论坛、三场公开论坛,及与有关专业界别人士会面的聚焦小组讨论。政府会提高现行

文物保护机制的透明度,让公众更深入了解政府这方面的工作。

  他指出,这正是一个好契机为文物保护这旧议题注入新思维,希望透过这个运动,能使市民、政府、传媒、立法会,有新的渠道,找出香港社会新的共识平台。(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