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仰慕山西――序《华夏之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06:59 山西新闻网

  我得识申维辰同志,已有不少年了。多次有机会接谈,使我知道他学养丰厚,对于祖国,特别是山西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入的体认和热烈的感情。他在领导岗位上,直接推动和指导了山西的学术文化与考古文博事业,作出了显著成绩,并能亲自动手,屡有撰述,有很多创见。现在申维辰同志的新著《华夏之根―――山西历史文化的三大特色》即将出版,我很高兴在这里写几句话,作为向读者的介绍。

  山西自古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区域,在古代文献里属于九州的冀州,是唐尧、虞舜、夏禹建朝立都之地,一贯为学者所重视。80年前,即1926年,考古学家李济先生选定山西夏县西阴村进行发掘,就以当地传为禹都安邑为一导因。这次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端。后来大量的考古发现,表明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不可离开山西,探寻原始人类的足迹也不能离开山西。因此,凡是关心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尤其是从事这方面专业研究的人,无不仰慕山西,希望有更多时机到山西观察、学习,我正是其中之一。

  《华夏之根》一书归纳出山西历史文化有三大特色,即“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山西是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山西是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这三句话相当新颖,却都有其历史学、考古学、学术史、艺术史等学科方面的充分依据,读者不妨仔细绎读。对于《华夏之根》这部书的性质和意义,我也想说三句话:

  第一,这部书展示了华夏文明萌生茁长的历史过程。

  中国自古以来是多民族、多地区的国家,辉煌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在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各民族、各地区共同缔造的,而古代的华夏文明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山西在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位置和作用。如《华夏之根》所描述,山西境内众多丰富的史前旧石器、新石器时代遗存,以确凿的证据标示出华夏先民走向文明时期的漫长轨迹。在跨进文明门槛之后,山西南部成为唐、虞、夏古史的中心,襄汾陶寺、夏县东下冯等等遗址展现了早期文明的景观。经过商、周,最引人注目的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在列国诸侯间具有最先进的地位。晋国的“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在夏墟之上,融合戎狄民族,极大地加强了华夏文明的丰富性、多样性。

  第二,这部书反映了华夏文明绵延持续的优良传统。

  如上所述,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从酝酿到形成,由发祥至壮大,生生不息,绵绵不断,其悠久连贯,实为举世众多古代文明中间所罕有。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历史研究》列举古今多种文明,大多难逃由生而盛、终归衰亡的定命。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独能一直传留存在,至今仍保有重大的影响,这与中华先民的才质智慧、德性毅力都是分不开的。《华夏之根》中历历叙述的山西人民的成就与创造,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从哲学思想一直谈到建筑艺术,我们掩卷深思,不能不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深远再三赞叹。

  第三,这部书体现了华夏文明改革发展的进步精神。

  不久前,我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论坛上演讲,有朋友问我中国文化传统持续绵延的原因,我回答说,这是由于中国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正由于开放、包容,能够吸收新的内涵,排除陈旧因素,我们历史上的文化才能变革,才能前进。新的内涵有的是外来的,但更多是内在的,而且只当有内在的改革要求时,外来的新内涵才能被吸收融会。这里,改革前进的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华夏之根》对山西历史上的改革思想作了详细的探讨、描述,很值得大家思考玩味。其中“深刻持久的山西变革思潮绵延两千年”,更是新的观点。

  山西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是祖国无穷尽的宝藏。相信申维辰同志的《华夏之根――山西历史文化的三大特色》的问世,会进一步激发社会公众对山西历史文化的热爱,促进专业学人对山西历史文化的探索。以上所写未尽妥当,尚希批评指正。

  2006年10月2日于清华大学

  李学勤

  (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