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高关注度与“不及格”得分,反差何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07:55 东方网-文汇报

  《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表明,环境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86%的公众认同环境污染危害健康。高关注度表明,环保高度切合百姓的现实利益和长远福祉。对环境污染的恶果,公众较之监管者肯定有着更真切的感受。耐人寻味的是,该指数还表明,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得分双双不及格,公众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高关注度和低参与度形成巨大反差。

  但是,公众“不及格”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不该只让公众“挨板子”。

  首先,环保的事,很多公民可能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或者“管了也白管”。君不见,媒体报道的许多民间环保人士,多少都有点“孤独斗士”的悲壮,很多人在与环境违法者的斗争中铩羽而归。

  其次,环境是公共资源,环保指标在政绩考核中还没有真正“硬”起来。前不久国家环保总局披露,多数地方政府对绿色GDP不“感冒”。为污染者“撑腰”、“土政策”阻挠环保执法的,也不是个别现象。

  再者,保护环境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公众应该成为环保事业的主体。但是,权利无法彰显,义务也就无从谈起。目前,公民个人往往无法单独提起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环境影响评价很多时候也很难体现公众的声音。

  因此,要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不能仅靠环保总局“勇往直前”登高一呼,还要靠一系列制度保证“还权于民”——建立完善的环保信息发布制度,赋予公众更多的环境知情权;环境影响评价要更多体现百姓的声音,保证公众的参与权;保持投诉渠道畅通,维护公众的监督权;鼓励建立更多的民间环保公益组织,支持他们代表公众进行环境维权。

  丁永勋张超

  (据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