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春潮涌动的大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08:26 千华网

  城市人的精神风貌,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命运。“十一五”开局之年,鞍山人盼振兴、求发展的强烈愿望,进一步激发了旺盛的工作热情,拓空间、建园区、改造城市、建设项目,鞍山人以勤劳的双手,绘就一幅幅壮美的图画。

  去年2月,达道湾还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市规划局十几名规划技术人员开始了现场勘察、测绘,并昼夜兼程,编制工业区发展规划。达道湾地处鞍山西部低洼之处,且我市主导风向为南、北风,在该地建设工业区有利于污水的排放与治理,又利于空气浮尘的疏散而不污染东部城区。规划局领导带领技术人员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凝聚全市人民智慧的《腾达工业走廊规划》正式实施。

  4月下旬,建设者们趟着没膝的深水进入达道湾的稻田筑路搭桥、拉网架线。去年多阴雨,施工环境艰苦异常,建设者们以顽强的斗志使道路在他们的脚下一米一米延伸。国内规模最大的道路照明灯具和特种钢杆生产企业——宁波燎原工业有限公司总裁邵运蒸在了解到我市具有的投资优势后,一星期内两次前来考察。第二次,他签订了进入工业区的协议。一个月后,当邵运蒸再来到达道湾工业区时,眼前呈现的宽阔笔直的道路和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令他十分感动。回到宁波后,他又将另外一位投资者引进园区。

  2006年,是我市各行业、各条战线最为忙碌的一年。国土资源局200多名职员放弃节假日,谈迁企业,测绘地界,加大国有存量建设用地收购处置力度,清理闲置土地资源,严格建设用地指标,提高建设用地门槛和土地投资强度,挂牌出让土地等,前11个月,组卷上报项目等工作量是上一年的4倍。市开发办40多名职员加班加点进行动迁工作的调查摸底,办理拆迁手续,进行房屋拆迁评估。据不完全统计,一年中,鞍山近4万户居民、21个村部分村民为了城市空间建设而搬迁,100多家企业搬迁改造。这样浩大的工程,大量的工作,凝结了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也正是他们这种万众一心求发展、一心一意谋振兴的奉献精神,使全市的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达道湾工业区成立时仅有4人,到今天也只是20余人,每个人都受理多个项目。目前,入区项目达到72个,已开工项目50项,总投资90.11亿元;农高区管委会于2006年5月31日成立,目前,园区“四个一批”项目已滚动发展到52项,计划总投资46.2亿元;高新区全年共投入资金2.7亿元,征用土地17万平方米,并在建区14年以来,首次实现了当年征地,当年配套,当年出让,当年新上项目开工建设,当年投产达产。落户高新区的阿丽贝公司董事长苏江安深有感触地说:“当年我们在上海建厂用了半年时间,而2006年在鞍山从开工到达产只用了104天,这是鞍山人创造的速度啊。”

  寒冬季节,记者在各个建设现场看到的仍然是火热的建设场面,钢都大地正涌动着滚滚春潮。三冶承建的铁东区健身小区危房改造回迁建设现场,650余名施工者正顶着严寒,采用新工艺紧张地进行地基打桩等工作;在灵山工业园内,近200名施工者正在东北建设有限公司30万吨大直缝焊管项目的工地上架设厂房主体结构。达道湾工业区钢结构林立,吊车仍然在作业,焊花飞舞,这片昔日的稻田正被鞍山人种下明天的希望。

  首席记者 徐大泽 记者 高开升 喻蕾 邓小彬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